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目标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步骤一:提高认识。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养成好习惯。步骤二:明确规范。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要共同协商制定培养目标,三个月或半年培养一个习惯,不宜贪多贪快。步骤三:榜样教育。一般来说,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而少年儿童最崇敬榜样,用各种方式进行榜样教育是最有效的。步骤四:持久训练。一个行为的形成一定要训练21天到90天以上。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步骤五:及时评估。习惯培养过程需要用各种方式评估/表扬/引导,孩子一定要及时地表扬。步骤六:形成环境。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或家里都会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批评帮助,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孙云晓
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古典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
古典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理解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上层决定下层目标决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
古典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古典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资源层:个人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情感资源;•方法论层:使用资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论;•目标层: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价值判断。
古典
企业管理中的“信——任”循环因为对某个人有信心,所以授权、委任;对方因为获得委任和授权,拥有更多的机会,产生更大的信心。当然,信任要以制度为底线,否则就变成了放任;信任也要以目标为高线,这样就会进一步变成责任。
古典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终身提问者的学习目标更清晰,更不会在知识树里迷路,问题就是他的明灯。终身提问者的反馈更及时,问题就是他的试金石,他很清楚地知道哪些知识有用、哪些没用。终身提问者的动力更强,因为他知道一个问题解锁以后,会带来更多、更大、更有趣的问题,但一切都要从解开这个问题开始,他孜孜不倦,又平静从容。
古典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获得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
古典
知识性阅读。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型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在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地阅读,实在不行拜托别人读,然后交流。
古典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2]。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古典
目标折射既然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多层系统,那么在不同阶段做偏离直线的行动有时更好。这种情况,我称为“目标折射”——在多层系统,直线会失效,你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调整切入点。最后的成功路径,是一条折线或者曲线。
古典
人的学习活动与神经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成年人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大脑中负责制定目标、计划的前额叶皮层会释放胆碱类的神经递质,而这些能够促使人类学习的神经递质只能传递到大脑的某些特定部位。也就是说,在成年人的学习过程中,大脑的定位是相对准确、专一的。而儿童在学习的时候,整个大脑都会为其提供支持,不需要专注于特定的脑区就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成长的早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朱永新
一旦我做出了要为孩子付出的承诺,我与之前的那个我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我的自我里又多了另一个人,即使他还只是个无助的婴儿,无法给我带来任何好处,即使他的欲望和目标也和我的完全不同。
朱永新
我们很容易明白目标导向的行为是值得去做的,毕竟,我们达到了目标并得到了回报。但是,如何确保动物或孩子能够应对进化也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呢?我们总是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不管是被撞坏的膝盖、新的摔跤动作,还是同伴给我们带来的任何惊喜。工程学的研究工作表明,让机器人、动物或孩子有机会玩耍,有机会广泛地探索、随机地行动、傻傻地做事,正是解决之道。
朱永新
玩耍对孩子的学习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但玩耍本身没有目标。 第一,玩耍不是工作;第二,玩耍是有趣的;第三,玩耍是自愿的;第四,玩耍是动物在安全感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进行的活动。第五,玩耍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有着一直重复和变化的模式。
朱永新
理想的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通常是处理家中无可避免的分歧的最好方法。这样做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减少家人间的怨恨,促进理解。孩子有了你们做榜样以后,将来更有可能效仿这种相互尊重及高情商的争论风格。
菲利帕·佩里
你的目标是从婴儿期到成年期,持续维持亲子沟通渠道的畅通。重要的是,孩子觉得他可以告诉你真相,觉得他的所有感受都会获得接纳,甚至包括那些你会担心的感受和态度。
菲利帕·佩里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理智和明确的目标后,就会客观的确定唯一最佳路径,从而丧失了随性的自由。
金融帝国
如果你过于注重目标,或许因为你在寻找幸福或成就,成为一个更圆满的自我感,这时你就没有在关注当下了。当下失去了固有的价值,而沦为通向未来的踏脚石。这样钟表时间就变成了心理时间。这时,你生命的旅程不再是一场奇妙的探险,它变成了一个为了达到目标、获得成就的强迫性需要。你不会再看到路边的花朵或闻到它的芬芳,也不会觉察到存在于当下的围绕着你生命的美丽和奇迹。
埃克哈特·托利
«
1
2
...
65
66
67
68
69
70
71
...
146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