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自己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叶圣陶
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能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说有效,就是增进理解的意思。
叶圣陶
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叶圣陶
通过阅读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要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进去,想象你就是他,感受他的欢喜和悲伤。
梁文道
你像一个学者一样,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在此目标下搜集相关或不同层面的书籍来阅读,包括上网、看报纸、看杂志,这时候你的学习阅读是最主动的。
梁文道
作为读者,我们是主动的,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看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有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方法,进而有不同的阅读模式。同一本书可以很迅速很简略地读,也可以很认真很细致地读。
梁文道
读书首先要有一种谦卑的态度,这个谦卑不是要放下自己,完全泯灭自己的意见,而是要重新想到什么叫读书,什么是学习。
梁文道
一个人要承认自己有许多不知、无知、误以为知的盲区,为了消灭盲区就要学习,不但要读书,而且要谦虚地多多提问。
王蒙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主体化,即把客体的知识、学问、道理与自己的理解、体验、感悟、爱憎、希冀结合起来,然后天地化为境界,知识化为格局,学问化为心胸,道理化为智慧,规律化为把握,终极化为核心范畴。
王蒙
学习使我觉得自己年轻,学习使我觉得自己仍然在进步,在不断充实。学习使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潜力、生命力。学习使我的生活增加了新的意义,每一天每一小时都不会白过。
王蒙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 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罗翔
通过历史人物, 我们也能反省自己, 升华自己, 去彰显人性的光辉, 压制人性的幽暗。历史中, 无数鲜活的个体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不完美, 从此我们可以拒绝人造的偶像。
罗翔
文学作品还能极大地培养人的同理心, 文学中无数个体的悲欢离合、命运多舛能让我们体会人生的苦难与无常, 我们会思想自己也是血肉之躯, 苦难随时也会临到自身, 故会感同身受。
罗翔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罗翔
读书的目的有功利性目的和非功利性目的。前者是为了成功, 后者是对前者的纠偏: 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心, 避免受到成功主义的荼毒, 通过读书承认自己的有限,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保持足够的谦卑之心并不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罗翔
做一个有德行的人,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这个社会。
罗翔
冲动是魔鬼,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要过分冲动,要控制自己的情感。
罗翔
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一生,在这个生命旅途中,我们不时会经历苦难,我们也要时常对抗自己内心的邪恶,终有一天,我们会走向此生的终点。
罗翔
越多地认识真理,只会让自己越多地谦卑,越多地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与光同尘。
罗翔
通过读书承认自己的有限,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保持足够的谦卑之心并不断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罗翔
«
1
2
...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
1626
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