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最后
我记得的多是一些细微的事,那剩余下来的温热灰烬。有些回忆要竭力记得,有些回忆要快速遗忘。我们最后所得的全部还给了时间。
安妮宝贝
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我随便拿一篇朱自清的文章交上去,没有一个老师会觉得自己的学生写作文好到有名家的水平了,并且照样会作出很多修改意见有一年学校在交学费的时候强行多收取元,理由是向家长的贷款,以用于教育建设,至于还款,不仅无期,而且无息。到最后反正被借钱的人谁都不知道这钱究竟建设了一个什么。
韩寒
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韩寒
很想不计较,很想不放在心里,表面上做到了,心里却是委屈的。然而,很想泼辣的时候,又泼辣不起来。骂人是骂了,但骂得不够尖酸刻薄。跟人吵架,声音又不够大,最后还哭起来,人家怎会怕你?
张小娴
幸福就是重复。每天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通电话,旅行,重复一个承诺和梦想,听他第二十八次提起童年往事,每年的同一天和他庆祝生日,每年的情人节、圣诞节、除夕,也和他共度。甚至连吵架也是重复的,为了一些琐事吵架,然后冷战,疯狂思念对方,最后和好。
张小娴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样去爱自己。
张小娴
也许每一个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杨弘念,一个徐文治。一个是无法触摸的男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被你伤害,为你受苦。另一个让你伤心。一个只适宜作情人,另一个却可以长相厮守。一个是火,燃烧生命,一个是水,滋养生命。女人可以没有火,却不能没有水。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眼前人?在未来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有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张小娴
当他伤害我,我会用过去美好的回忆来原谅他,然而,再美的回怀也有用完的一天,了最后,只剩下回忆的骸,最痴心的等待是一直等下去,不知道他会不会来,不知道他来了会不会走,也许他永远不会来了,还是一厢情愿地等下去,无可奈何,却心存盼望。
张小娴
无论你有多好,总会有不珍惜你的人;幸好,到了最后,所有不珍惜的人,都会成为过去。
张小娴
在一起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牵手走过了无数的春夏秋冬,体会了无数喜来乐,经历了无数小灾大难。最后和你牵手走上红地毯的人,竟然不是我。而我身边站着的男人也不是你,我最害怕的事,是我最终没有嫁给你。
张小娴
这一生,有些人是陪你看日出的,另一些人是陪你看日落的,就像有些人只能陪你看月色,没能陪你等待明天的第一道曙光。然而,到了人生最后的一抹黄昏,你念念不忘,始终牵挂著的,是那个陪你看日出日落,还是陪你看尽夜色的人?
张小娴
有相逢,就有别离,可是每个人都害怕别离。大家都知道,最后的一次别离就是死亡。我们口里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心里却舍不得喝掉手中的酒。还想再唱一支歌,再唱一支歌。你可不可以不走?
张小娴
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以前另一种未知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在大学围墙范围内,这一场追逐大战,谁先遇到谁,都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这就像有人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
郭敬明
在顾里的人生里,短短的几十年生命,就应该遵循生物的趋利避害的原则。迅速离开第自己有害的人和事,然后迅速抓住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整个人生,都应该是一道严格遵循数学定理的方程式,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解出那个X是多少。
郭敬明
如果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偷偷地看你,偷偷地想你,偷偷地爱你。最后,偷偷地哭了。
张爱玲
大概每个人都得在临死前,因为再没有可以失去的,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才活在当下,讲出最想讲的,最敢讲的。
林夕
所谓什么都不屑,不过是自己设计的一场心理战术:明明想得到,一念贪痴,转念又以可有可无去平衡,便减低太重的得失心带来的包袱。穿上最薄的质料,才能轻身在寒道上向前跑;边走边想着万一得到了也是一种负担,最后自自然然想到不如顺其自然好了。
林夕
秦朝法家代表人物李斯,曾以外“省”人身份得秦始皇信任,位置丞相,最后结局也有类似一叹,在刑场被问斩前对儿子说:“如今只愿到郊外猎狐,也是不可能的事了。”人总是因为贪到尽头再失去一切,才发觉平常心做平常事已是一乐也。问题是李斯不过是机关算尽后押错注,错废太子、错与赵高联线而已。而陈水扁的贪污手法,正如李敖所说:笨。
林夕
正史因后代政治需要与方便而增增删删,由下一代的集体利益,决定任务的评价。做到领导人的人不会不明白吧?野史则由民间的憎恶,所谓民望民情而天马行空地缝缝补补。信史,最后可能只留下一些年份一些任务一些事件的硬资料。历史学家的评价,都是一家之言,民间看法,亦在互相影响中飘忽不定。历史保障过谁的公道?
林夕
一千种恋爱,一些需要清泪灌溉。枯毁的温柔,在最后会长回来。
林夕
«
1
2
...
93
94
95
96
97
98
99
...
118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