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只有当你的母亲无法照顾父亲时,你去照顾他,才是适当的。或者对他们说:如果你们需要我,我就会给你们适当的照顾。
伯特·海灵格
伴侣中无法生育的一方是没有权力要求对方留下来的。如果对方仍然决定要留下来,无法生育的那一方便要加倍地敬重他/她。
伯特·海灵格
家庭中的认同: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个人被排除或不被认同,一个人没有刻意模仿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况下,却变成像那个人一样,有著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
伯特·海灵格
当某人做决定时,他通常要放弃另一样东西。对他来说,他所决定的东西是存在著的,可以实现的;另一样他放弃的东西其实也是存在的,可以实现的,但他只视它为“不在”。每一样存在的、实在的、可以实现的东西都是被一种“不在”包围著,但是,“不在”也有它的位置,有它的影响力,绝对不是一无所有。当我鄙视“不在”时,“不在”会带走存在的东西。例如:当一个女人决定选择事业,而放弃家庭和孩子时,如果她鄙视或看轻家庭、孩子或男人,这个她没有选择的东西会带走她选择的其中某些东西。反之,如果她尊敬为了事业而放弃的东西,那些东西会对她的选择做出赐予,一切也变得更伟大和丰盛。
伯特·海灵格
孩子通常是从母亲那里得到食物,并且是母亲关心照顾著他们。但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远远多于他所需要的,直至损害自己,那么这就是成瘾,也可以说是成瘾行为中的动力。所以,只有男人才适合处理有毒瘾的人,除非女人尊重有毒瘾的父亲。如果父亲有酒瘾,则父亲对儿子说:我敬重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学他,跟他一样,我会接受的。当父亲获得尊敬,孩子便无需变成酒鬼了。男人如果被女人看不起或鄙视,则孩子成瘾的行为机会便增加了。
伯特·海灵格
而在治疗师那里,如果他给予的东西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话,那么他就得假装自己拥有这些,而案主则很快就会察觉这只是一味“安慰剂”,从而结束治疗关系。这算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是:他不断发展出新的症状,成为长期访客。
伯特·海灵格
帮助和接受帮助,贯穿我们的生命始终。获得了帮助,我们就会产生自然而然的愿望,也要去帮助别人。如果这种给予和获得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那么关系的平衡就会更容易产生,比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一方在获得之后,在适当的时间里又给予了,那么两个人都是自由的。这样在平等层面的共同体验,会带来关系的丰盛和成长。
伯特·海灵格
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当中的案主从治疗师那里获得和接受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那么他会潜意识的不断发展出新的症状,契合自己的接受的帮助,来证明治疗师的给予是自己需要的,让自己保持在受助人的角色当中,从而加重病情。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 conscious )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力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伯特·海灵格
我们无法和那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一起进行工作。一个人只要表现为受害者,他们会对别人具有攻击性。当人们面对这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会觉得生气。当他们去见治疗师,他们也会让治疗师生气。“我这么可怜,你必须帮肋我。如果你敢不照我想要的方式帮助我,你就完了!”这就是表现为受害者的攻击性。
伯特·海灵格
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系统都有这样一个隐形的“储蓄债务清单”,所有的给予和接受都会记录在案。如果一份帮助,不仅仅到达受助者那里,而且会通过受助者传递下去,进入到更加广阔和深远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份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富足、伟大。
伯特·海灵格
如果有人说:“你的父亲是个酒鬼。”那么出于对父亲的忠诚, 孩子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这就是外界对孩子灵魂的影响效应。孩子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孩子说:“我想要像你一样。”然后父亲会慈爱的看着孩子说: “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和我有所不同的事物。”这样可以释放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脱父母范围去发展。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 conscious )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カ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伯特·海灵格
尊重一个人意味着,我认可他的存在,认可存在的方式,认可他存在的方式是正确的。这也包括了:我认可我自己的存在,认可我自己存在的方式,认可我自己存在的方式是正确的。如果我认可了自己和他人,那么我就可以放下一个幻象,认为我和他人应该变得更好的幻象,这个幻象挡在我们和真实之间。
伯特·海灵格
家庭排列工作的核心是和解,尤其是孩子与父母的和解。每一个人都希望接受父母好的一面,而去抱怨父母不好的一面,这样的态度,这样的重复会让我们冻结固着在过去原生家庭的冲突当中。评判“好,坏”,会将一些人和事排除在我们的心灵之外,将我们更加牢固的和过去联接。而助人治疗工作的要点在于促进发展和成长,所以助人者需要时刻警醒,放下评判心。如果他和案主同样去评判分别,去指责愤怒,去要求补偿,去认同案主的“好坏”,那么他就阻碍了和解。
伯特·海灵格
如果案主将治疗师定义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他在无意识当中就会进入到一种忠诚感的纠结:他会在潜意识的层面去证明自己的亲生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而开始部分或全部拒绝治疗师给予的建议,帮助;开始越来越挑剔,拒绝感谢,责备治疗师。
伯特·海灵格
心理治疗师有时会无意识的进入到案主父母的角色,对待案主好像是对待未成年的小孩子,而案主会像看待“再生父母”一样看待治疗师,期待自己童年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可以从治疗师那里获得。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那么治疗关系就进入了困境。如果治疗师把自己定位成案主更好的父母,以这样的态度进入到助人关系,那治疗师会在一开始倾其所有地给予,一段时间之后又不得不尝试在治疗关系中设立界限。
伯特·海灵格
养父母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他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只有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才会尊重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比亲生父母有优越感,孩子就会复仇,并且说:“你没有比我的亲生父母更好。”
伯特·海灵格
如果你坚持走正道,并用正确的方式思考和行事,那么你将能平静而幸福地度过一生。
马可·奥勒留
如果你因外部事物而感到痛苦,那么实际上真正让你不安的并非此物,而是你自己对这一事物的价值判断。
马可·奥勒留
«
1
2
...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
714
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