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思想
事件、思想等)都有形式,有开始也有结束——死与生一样自然——没有什么长存不灭,我们也不想那样——我们一旦死了,便不知道它了,所以,想想活着!即使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我们要求生活给予的事情就死了,那在我们死的时候也没有关系——我们失去的不过是我们“在其中”的时刻——生活是横向的,不是纵向的——它无法被堆积,所以,好好活着,别卑躬屈膝。
苏珊·桑塔格
全身心的投入。他要是不投入,注意力就涣散。作为一个作家,本雅明能够异乎寻常地集中思想。他能两年就完成的准备工作和撰稿;其中有些章节,他在《柏林纪事》中吹嘘,就是漫漫长夜坐在咖啡馆一个爵士乐队边上写成的。但是,尽管本雅明颇为多产——有几个阶段,他每星期都为德国文学报刊写稿子,结果证明,他再也没能写出一本正常厚薄的书了。在1935年的一封信里,本雅明说到撰写《巴黎:19世纪之都》时的“土星式的缓慢进展”,这本书他1927年就动笔了,原以为两年之内就能杀青。他的典型的写作形式还是随笔。忧郁的人所表现出的注意力的集中及其耗竭设定了本雅明发展思想的长度极限。他的重要文章仿佛都正好在自我毁灭前及时收《在土星的标志下》
苏珊·桑塔格
因为道德不像艺术,它最终是由其实用性来证明自己的正当性的:它使得或理应使得生活更有人情味儿,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更值得一过。但是,意识,曾经被极带偏见地称为深思的官能,可能而且确实比行动更宽广,更丰富多彩。它有自己的养料,即艺术和思想,这些活动要么被说成是其自身的正当理由的,要么被说成是无须任何正当理由的。艺术作品的所作所为,是让我们看到或理解独一无二之物,而不是判断或概括。这种伴随着感官快感的理解行为是艺术作品惟一可取的目标,也是艺术作品惟一充足的理由。
苏珊·桑塔格
思想打破生活的平淡无奇
苏珊·桑塔格
从文化的角度讲,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比专制主义统治更具有毁灭性。资本主义在很深的程度上真正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它摧毁过去。它带有深刻的虚无主义价值观念。
苏珊·桑塔格
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所生的子女,子女既然要出生,当然用不着勉强去堕胎。他与其他的人相似,同是寻求“不可知原因”的许多分子之一﹔当这“不可知的原因”在他身上形成相当的信仰之后,自然要将之说出。这是他分内之事,且又不侵犯到别人......所以聪明的人,并不把自己的信仰当成偶然之事。一旦有了新见解就应毫不惧怕地发表出来。发表后的结果如何倒不必担心,因为他已经尽了本分。假如他的言论正如他所期望的能够被实现,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实现,也没有什么坏处,──虽然不能如期望实现般美好。
赫伯特·斯宾塞
一个人的思想就是他所生的子女,子女既然要出生,当然用不着勉强去堕胎。
赫伯特·斯宾塞
外国人总是说,中国很难搞懂,这样的断言一般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的思想高度统一,可以预测。你只要按下这几个按钮——希特勒、犹太人、日本人、鸦片战争、西藏、台湾,十有八九都可以精准地预测会有怎样的反应,甚至可以精准地预测人们会使用哪些具体的词汇。就中国的具体情形而言——大家基本上属于同一种族、闭关锁国好几百年、目前的教育制度高度单一化和政治化,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彼得·海斯勒
“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他的长处正是得益于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没有人教他怎么想问题,这样他就可以自由而清晰地思考了。”
彼得·海斯勒
对于远方的思念、空虚感、期待,这些思想本身可以绵延不断,比生命更长久。
伊塔洛·卡尔维诺
世人有思想者多计较是非,无思想者多计较利害,无论是非或利害都是苦。
顾随
人类思想和语文都逐渐由简朴而繁富,随感录一类文章的特色在简朴而隽永,所以古代人在这方面特别擅长,近代人要写一部书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数语就可以了事。
朱光潜
你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朱光潜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
人活着,思想就不可能永远静止,因为生活本身只是一种运动,我们永远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恐惧,就像我们不可能没有知觉那样。
托马斯·霍布斯
思想一旦觉悟,就不会再瞌睡。
托马斯·卡莱尔
因为深谙自己的瑕疵与缺点,失意者对别人的歹意与恶念总是特别眼尖。一个有自卑感的人特别容易看出别人的短处。如果别人身上有我们自己竭力隐藏的那种瑕疵,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去加以揭发。所以,当一群失意者因一个群众运动,结合在一起时,总是会弥漫出强烈的猜疑气氛。值得惊异的是这种同侪间病态的互不信任不但不会带来分裂,反而会带来强固性。这是因为知道自己被持续监视,群体中每一个成员会热烈遵守行为与思想守则,以避免受到猜疑。因之,互相猜疑对维持严格正统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热烈的信仰。
埃里克·霍弗
人们之所以会允许他们自己被席卷到大规模的事件中去,是为了不必再对他们的生活负任何责任,并且希望能够摆脱现实中的平庸或苦难。一场兴起的大众运动为人们的焦虑、思想上的空洞以及个体存在的无意义性提供了庇护所。
埃里克·霍弗
我不相信任何一个民族能够永远被奴役。宣传机构可以用谎言填充他们的思想,否认真理达数代人之久,但人们在漫长黑夜中被迷惑、冻结的灵魂会由于不知来自何处的火花而觉醒,立刻,谎言和压迫的构架将因此而受到审判。被奴役的民族永远也不要绝望。
丘吉尔
“风险”并不是脱离我们的思想和文化而独立存在的,不会老老实实等着我们去测量。人类发明“风险”这个概念是为了帮助自己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危险和不确定情况。尽管这些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但却没有“真正风险”或“客观风险”这回事。
丹尼尔·卡尼曼
«
1
2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
188
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