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拥有
拥有一支股票并期望它在第二天早上就能上涨是非常愚蠢的。
巴菲特
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找到那些可以跨越的一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可以飞越七尺的东西。
巴菲特
你只有一个生命要过。这是你的。拥有它,宣称它,活出它,用它做到最好。
希拉里·克林顿
据说有一位古罗马的女人,孩子死了三年了,但是她仍然不能摆脱丧子之痛。这个时候斯多葛学派的塞雷卡就安慰她: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从幸运女神那里暂借而来,它随时会把它收走。接着塞雷卡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这可以说是斯多葛派最重要的心法:“爱我们所爱,但要知道我们所爱的都如朝露。”就是说,我们所爱像朝露一样转瞬即逝。
罗振宇
“我真希望拥有真爱,哪怕一回都好”“你想要什么样的真爱呢?”“比方说吧,我跟你说我想吃草莓蛋糕
村上春树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村上春树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村上春树
大家都成了大人,各自拥有不同的生活圈子,所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无可奈何。我们已经不再是天真的高中生了。可就算是这样,亲眼看着曾经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一点点褪色,逐渐消失,还是让人悲哀。毕竟是一起度过了朝气蓬勃的时代,一起长大的人啊。
村上春树
所有动物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才能,且刚刚好。只有人拥有过剩的才能。这种过剩的才能却给他招来了苦恼,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每块土地上,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资都超过了他们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够明智,不去理会这种过剩,他就总是会很满足,因为他需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太多。古希腊文学家兼哲学家法沃里努斯(Favorinus)曾说:“巨大的需求源于巨大的财富,而且要得到我们想要的,最好的办法往往是舍弃我们已拥有的。”我们努力地想让自己更加幸福,结果却把这件事变成了痛苦。每个只是希望自己能活着的人,往往会活得很开心,他从而也会成为好人,因为做个坏人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卢梭
乳母应当生活得更加舒服一些。她应当吃更加丰富的食物,但是一定不能改变她之前全部的生活方式,因为陡然的改变,即使是变得更好,也会危及她的健康。既然她惯常的生活方式能让她拥有健康和强壮的身体,那为什么要改变呢?
卢梭
“这个可怜的人生病了,他在发热,有些狂躁呢。”你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他一些词语,让他对疾病及其影响有一些概念,因为这也属于自然,是他必须认识的一种必然联系。这个观念本身没有错,借助于这个观念,他将过度的情绪视为疾病,那他会不会从小就对控制不住地发泄这些强烈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反感呢?你不认为在适当的时机教给孩子这种概念,相比冗长乏味至极的道德说教,会产生更加有益于健康的影响吗?但是要考虑这个观念的副作用。你拥有权威,如果你认为有必要,可以把这个叛逆的孩子当作一个生病的孩子对待,让他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让他躺在床上,规定他的饮食,让他害怕自己日益增加的缺点,让他讨厌并惧怕它们,但又不会把你为了他的“康复”可能会采取的严厉措施视为惩罚。如果你自己恰巧一时头脑发热,失去了你应有的冷静,没有控制住自己,那就不要想方设法地掩饰你的错误;而要以一种温和的责备的口吻坦率地告诉他:“哦,我的朋友,你让我生病了!”
卢梭
人们将会怎样大呼小叫着反对我啊!我听见远处传来那些拥有伪智慧的人发出的叫嚣。他们让我们不断地逃离自我;他们认为当下无足轻重;他们毫不懈怠地追求那个随着我们前进就会飞速消逝的未来;他们硬是要我们搬离现在所在的地方,带我们奔向可能永远都到不了的地方。你们会说,现在正是纠正人身上那些不良倾向的大好时候。为了让孩子在到了明白事理的年龄时少受一些苦,我们必须让他们在童年时期多受一些痛苦,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对痛苦的感受没有那么敏锐。但是,你怎么就知道你可以实现所有这些精细的计划?你怎么就知道你让孩子脆弱的心灵难以招架的这番精心教导,对他的将来不会弊大于利?你怎么就知道现在给他带来的这么多伤心事就能让他将来免受任何痛苦?如果你不能十分肯定目前这些不幸会让他将来免受不幸,那为什么要让他遭受多过他目前状况能承受的不幸呢?你们能拿出什么证据向我证明,你们自称要治愈孩子身上的那些不良倾向,不是因为你们愚蠢的防范措施导致的,而是天性的结果?
卢梭
虚幻和沽名钓誉。当统治依赖舆论的时候,统治本身就具有奴性,因为如果你借助别人的舆论统治他们,你也会依赖他们的舆论。要按照你的意愿领导他们,你自己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为做事。只要他们一改变想法,你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做法。接近你的那些人,只需要设法影响你统治的那些人的想法、统治着你和你最爱的人的想法、你自己家人的想法,或者他们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即使你拥有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那样的天分,所有的大臣、朝臣、祭司、军人、仆人、说话含混不清的人,乃至小孩子,也都能把你放在军队中像指挥一个孩子似的领导你。不管你做什么,你实际的权威绝不能超越你自己的才能。一旦你必须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事情,就必须把他们的意志当成你自己的意志。你可能会不无骄傲地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民皆是我的子民。”就算是这样吧,但你又是什么呢?你是你部长、首相的臣属。你的部长、首相们又是什么呢?他是他们的办事员、秘书和情人的臣属,是他们仆人的仆人。你抓住一切,将一切占为己有,然后你又用双手大把大把地往外抛银子;出台你的战争计划;修筑绞刑架和战车;发布各种法令;成倍地增加你的密探、士兵、刽子手、监狱和锁链。可怜的人,渺小的人啊!所有这一切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你不会得到更加细心的侍奉;你也不会受到别人更少的劫掠或欺骗;你也不会获得更加绝对的权力。你会不断地说“我们想这么做”,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做别人想做的事。只有遵循自己意愿的人,才不需要借用别人的手臂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由此可见,天底下最大的好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做他能做的和他喜欢做的。这就是我的基本准则。将这个准则应用于儿童,就会得到各种教育原则。
卢梭
假设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人的高度和体力,假设他一进入人生就发育完全了,像从朱庇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帕拉斯(Pallas)一样。这样一个既是孩子又是大人的人将会是个十足的傻子,一个机器人,一个不会活动且几乎没有感觉的雕像。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人都认不出,他不能把眼睛转向他想看的东西。他不仅感知不到外部的物体,甚至无法通过几种感觉器官觉察到自己的感觉。他的眼睛不能辨别颜色,他的耳朵不能辨别声音,他的身体接触到身边的身体也感觉不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身体。只有他的手触摸到的东西才会进入他的大脑里。他所有的感觉只会汇合在一个地方,它们只是存在于常见的“感觉器官”中。他可能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我”的概念。他会把他所有的感觉都归属于这个观念,而这个观念,更确切地说,这个感觉,就是他唯一比一般孩子拥有的多一些的东西。这个人一生下来就发育完全了,但也不会用双脚站立。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保持平衡,或许他甚至都不会试着去站立,你会看到那个高大而强壮的躯体就像一块石头似的被留在一个地方,或者像一只小狗一样在地上匍匐爬行。
卢梭
决定我们是否富有的,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也行的东西。
康德
善良的父母往往能造就善良的子女,优秀的子女往往拥有让人尊重的父母,他们做人成功,他们言传身教,他们宽容大度,他们诚实坚毅。庸人和伟人的差距很大,而二者的父母其实都是普通人,所不同的是,一个注意了身教的细节,一个没有注意到。
陈鹤琴
最终,直接的和代理的业务经验,使我现在特别倾向于那些拥有巨额持久经济商誉的企业,以及那些对有形资产利用最少的企业。
巴菲特
我们的首选,是通过直接拥有一些可以产生现金,而且持续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资本回报的多元化企业,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第二个选择是拥有相似企业的部分股权,这些股权主要通过我们的保险子公司买入可流通的普通股来实现。
巴菲特
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公司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
巴菲特
拥有所有权的经理们只把他们的公司出售一次――常常是处在一种有来自各方面压力的受情绪影响的氛围中。
巴菲特
«
1
2
...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
158
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