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自身
认识自我,从理解自身底层逻辑开始;超越自我,需借助顶层认知的力量。
水木然
一个优秀领导者,他们自身的行为就是企业最好的规章制度。
比尔·盖茨
画画的人,永远是个孤独的行者。他要对付自身、身旁、世界、所有的惊涛骇浪的人情世故,用极大的克制力维持创作环境的宁静、安详。
黄永玉
荣誉并没有绝对的目的,并不能超过生命的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叔本华
不要对别人期待太多,从一开始就应该认识到,每个人的主要兴趣都是他自身;无论是在哪方面,付出才有回报,不管是地位、财富、荣誉、爱情、名望,皆是如此;而且所谓智慧,很大程度就是,对某个事物的付出不要超过其真正价值。
毛姆
鉴于天空是一个几乎不会变化的完美的地方,唯一绝对的完美是“神明”的完美。我由于渴望靠近我的妻子而运动,与此相仿,天体一定是由于渴望模仿神明的完美而运动。对天体来说,要模仿神明的完美,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完美的运动,而最完美的一种运动就是沿正圆轨道匀速运动。“神明”是使月球、太阳、恒星和行星运动起来的因素。神明并不是通过自身运动成为使天体运动的因素,而是因为天体对它们有所渴望。
理查德·德威特
托勒密认为,如果地球在运动,不管是绕自身轴线旋转还是围绕太阳运转,我们应该都能观察到恒星视差。然而,我们并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所以地球一定没有在运动。
理查德·德威特
我们每个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这个世界都是隔绝的。更具体地说,我们没有办法确定自身感官所提供的表征是否准确。
理查德·德威特
我们的价值观,部分是由自身成长时的文化所决定的,而非亘古不变的绝对真理。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由于技术能产生更多的技术,一项发明的传播的重要性可能会超过原来这项发明的重要性。技术史为所谓自我催化过程提供了例证:就是说,由于这过程对自身的催化,它就以一种与时俱增的速度而加快。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爆炸给我们今天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中世纪的技术爆炸与青铜时代相比,同样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青铜时代的技术发展又使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技术发展相形见拙。
贾雷德·戴蒙德
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出现这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关系。在世界各地,凡是可以得到充分证据的地方,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人口密度增加与粮食生产之间出现相互联系的证据。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先有鸡还是光有蛋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增加迫使人们求助于粮食生产,还是粮食生产促使人口密度增加?这就是说,采纳粮食生产为所谓的自身催化过程提供了例证——这是一个在正反馈循环中自身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开始,速度就越来越快。人口密度的逐步增加,迫使人们去奖励那些无意中增加了粮食产量的人,以获得更多的粮食。一旦人们开始生产粮食并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就能够缩短生育间隔期,生出更多的人来,从而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
贾雷德·戴蒙德
泡沫是如何出现的?当价格上涨不是出于商品本身的任何属性,而是因为投资人期望价格持续上涨时,泡沫就出现了。泡沫会创造其自身的动能,因为很多人突然购买往往会推高价格,但这种动能无法永远继续下去,当足够多的人认清泡沫无法维持时,价格就会暴跌。
蒂莫西·泰勒
什么是萨伊定律(Say's Law)?萨伊定律是以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的名字来命名的,主张“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这句话过度简化了萨伊的观点,但也算易读易懂。该理论指出,每当商品或服务生产和销售时,表示某人赚到了钱,无论他是生产商品的厂商,还是生产链上的供货商。基于这个理由,宏观经济意义上的供应价值,必定在社会某处创造了等值的收入及需求。支持萨伊定律的现代经济学家,称为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
蒂莫西·泰勒
什么叫绝对优势?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相较于沙特阿拉伯,美国在种植小麦方面有绝对优势,而沙特阿拉伯在生产石油方面有绝对优势。这并不是说沙特阿拉伯没有农田,或是美国没有石油,只是说一个国家对特定商品的生产力胜过另一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们发挥自身的绝对优势并彼此交易,它们就可以用较低的成本生产自己想要的小麦与石油。发挥自身的优势,两个国家都会变得更好。
蒂莫西·泰勒
什么叫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买家与卖家之外,有第三方直接受到这笔交易的影响。自由市场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买家与卖家会根据自身的最佳利益而行动。但是当市场交易对第三方(没有选择涉入该交易)不利时,主张自由市场会使所有人都受益的论点就不成立。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或负面的。例如,你的邻居正在举办宴会,找来一个很吵的乐团,邻居快乐地享受音乐,乐团也开心地表演。至于你,身为局外人,可能会有两种反应:如果你喜欢这种音乐,那很棒,你可以享受一场免费的音乐会;如果你不喜欢,那就不妙了,你只好忍受(或是报警)。无论是哪种情况,你的邻居和乐团之间的交易,都没有考虑到你。
蒂莫西·泰勒
社会利益是由无私的人创造的吗?亚当·斯密说:“每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促进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盘算自己的安全……只盘算自己的获利。而他在这么做的时候,如同很多其他情况,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去促成一个与他本意无关的目的。虽然与他本意无关,但也不会因此使社会更糟。借由追求自身的利益,他频繁地促进了社会利益,比他认真设想促进社会利益还有效。”
蒂莫西·泰勒
在文明冲突中,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同,亲缘关系决定立场。西方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而是一个不同的文明——伊斯兰,它的人民坚信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并担心自己的力量处于劣势。
萨缪尔·亨廷顿
人们并不只靠理性活着。只有在界定了自我之后,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时才能理性地筹划和行动。在社会飞速变革的时期,已确立的认同消失了,必须重新界定自我,确立新的认同。
萨缪尔·亨廷顿
库恩在他那本有创意的著作《科学变革的结构》中提到,科学史上真正的发现,只能“从了解异常事物开始”。进步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受到压制排斥的异常事物(及其发现者)凭借反面事实揭竿而起夺取王位,颠覆一系列已确立地位的典范。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占居优势地位,直到它们自身也僵化起来并对后起的异常事物麻木不觉,最后自己也被赶下宝座。
凯文·凯利
生物体在其一生中有很大的空间重塑自己。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罗伯特·里德指出,生物能通过以下可塑性来回应环境的变化:① 形态可塑性(一个生物体可能有不止一种肉体形态);② 生理适应性(一个生物体的组织能改变其自身以适应压力);③ 行为灵活性(一个生物体能做一些新的事情或移动到新的地方);④ 智能选择(一个生物体能在过去经历的基础上做出选择);⑤ 传统引导(一个生物体能参考或吸取他人的经验)。这里的每一个自由度都代表一个方向,生物体可以沿着它在共同进化的环境中寻找更好的办法重塑自己。考虑到它们是个体在一生中所获得的适应性,并能在以后被遗传同化,因而我们称这五种选项为可遗传学习的5个变种。
凯文·凯利
«
1
2
...
30
31
32
33
34
35
36
...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