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总是
不知为何,恰如其分的话总是姗姗来迟,错过最恰当的时机。
村上春树
她总是觉得自己的心位于远离人们喧嚣声的地方。
村上春树
所谓进化就是这么回事,进化总是苦涩而寂寞的。不可能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进化。进化是严峻的。你认为进化中最严峻的就是无法自由选择,任何人都无法选择进化,它属于洪水雪崩地震一类,来临之前你不得而知,一旦临头又无可抗拒。
村上春树
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你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村上春树
有多少女子一直渴望着那些离开她们的人,却厌恶那些总是热心趋奉她们的人!
奥维德
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应该只听他能够理解的词语,也应该只说他能够清晰发音的词语。他所做的种种努力会指引他重复同一个音节的发音,就好像他在练习如何清楚地发出那个音一样。如果他开始结结巴巴地说不明白,不要企图弄明白他的意思。指望别人总是倾听自己说的话,也是一种专横的表现,对孩子没有好处。你只须仔细地关注他真正的需求,并让他努力设法使你明白他说的其余的话。你仍然不应那么急于让孩子说话,一旦他感受到了说话的用处时,就会自己学着说话。
卢梭
不嫌麻烦地揣摩他们打算说什么。别人教给他们一些词语,但他们重复时说得并不准确,总是和他们待在一起的那些人就会通过高度地关注他们,去猜测他们想说什么,而不是去听他们说了什么。
卢梭
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即使能活到八十岁,我也不会承担照顾他的责任。我可不想要一个对他自己和别人都没什么用处的学生,一个唯一的事情就是让他自己活着的学生,一个身体总是成为训练其心智的障碍的学生。如果我慷慨地关爱他,也只是枉然,我从社会那里夺去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那我所能做的岂不是让社会蒙受了双倍的损失吗?让另一个人来替我照料这个体弱的孩子,我非常乐意,也非常赞赏他的宅心仁厚,但是我自己没有做这种工作的天赋。我可能永远都不能教一个需要所有力量来保命的人生活的艺术。
卢梭
我不认为我们荒唐的学院是公共机构,我也不指望社会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目标,最终什么也实现不了。它只适合造就“双面人”,这样的人看起来总是事事为了别人,而实际上他们做的所有事与任何人都没关系,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些表现形式已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因此骗不了任何人。他们只是在白白浪费精力。
卢梭
所有动物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才能,且刚刚好。只有人拥有过剩的才能。这种过剩的才能却给他招来了苦恼,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每块土地上,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资都超过了他们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够明智,不去理会这种过剩,他就总是会很满足,因为他需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太多。古希腊文学家兼哲学家法沃里努斯(Favorinus)曾说:“巨大的需求源于巨大的财富,而且要得到我们想要的,最好的办法往往是舍弃我们已拥有的。”我们努力地想让自己更加幸福,结果却把这件事变成了痛苦。每个只是希望自己能活着的人,往往会活得很开心,他从而也会成为好人,因为做个坏人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卢梭
所有年龄的人,所有不违人性的人都要仁慈。除了仁慈之外,对你们来说还有什么至理名言呢?要爱护孩子的童年,提升童年的乐趣和可爱的天性。你们当中谁不是时常地想念那个年龄?那个时候,笑声总是挂在我们嘴边,那个时候,我们总是无忧无虑。为什么要夺走那些天真的小人儿那段将会迅速飞逝时期的快乐呢?为什么要夺走自然给他们的、绝不会带来任何伤害的馈赠呢?为什么要让对他们和你们来说都同样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充满痛苦呢?父亲们啊,你能说出死神什么时候会来迎接你的孩子吗?你们不要让自己准备着因为剥夺了自然赐予孩子的那些短暂时光而懊悔不已。一旦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就让他们沉醉其中尽情享受。就这么做吧,这样一来不管上帝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他们都不至于在死的时候没有品尝过生活的乐趣。
卢梭
如果我不在的时候,有人做了什么错事或坏事,而我又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我会谨小慎微地不去谴责爱弥儿,也不会问他:“是你干的吗?”因为在这么做的过程中,除了教他否认这件事,我的所作所为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他倔强的脾气让我迫不得已地要与他达成某个契约,我会极其谨慎地注意总是由他提出这个建议,我绝不主动提出。如果他保证了任何事情,他就要一如既往地怀着浓厚的兴趣,富有成效地兑现他的诺言。如果他做不到,那他就是撒谎了,这个谎言会给他招致所有不愉快的后果,而他会明白这些后果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引起的,而不是源于他家庭教师的报复行为。但是,我觉得我不仅不需要依靠这么残忍的手段,而且我几乎可以肯定爱弥儿在许多年里都不会知道说谎是怎么回事,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会备感震惊,并且无法理解说谎到底有什么用处。很显然,我越是让他的幸福少受别人的意志或观点的左右,他想撒谎的兴趣就越少。
卢梭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会选择蚂蚁。没有人喜欢自己丢脸,他们总是会选择成为主要角色,这是自尊的选择,也是一种非常合乎人的本性的选择。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教育啊!最可憎的怪物莫过于吝啬小气而又冷酷无情的孩子了,他能意识到别人想要得到他的什么东西,也知道他应该拒绝什么。那个蚂蚁则更甚,它甚至教孩子们在拒绝的时候还要嘲笑别人一通。
卢梭
快乐、强壮和精力充沛的人,他的出现总是会惹得大家都高兴;他的眼睛流露出满足和幸福;他走到哪里都带着一脸的幸福。邮局送来了一封信。那个幸福的人看了一眼,那是寄给他的。于是他打开信,看了起来。他的表情立马就变了,他的脸色唰的一下就变得苍白了,接着绝望地瘫倒在地上。当他恢复知觉的时候,他哭泣起来,浑身颤抖着,呻吟着。他揪扯自己的头发,他的哭声回荡在整个房间里。你会说那会儿他的情绪动荡。傻瓜啊!这一纸书信到底给你带来了什么伤害?它扯断了你的胳膊还是扯断了你的腿?还是它让你犯下了什么罪行?它让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你变成了我刚才看到你所处的那个状态?
卢梭
还有一个更大的恶习,也是一个不那么容易阻止的恶习,那就是人们总是催促孩子说太多的话,就好像人们担心孩子不会自己自然而然地学会说话一样。然而,这种轻率的压力产生的效果与人们的初衷恰恰相反。孩子会因此说话说更晚,而且言语更加混乱。过度地注意他们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会让他们说得非常清楚,但这样没有必要,因为他们几乎都张不开嘴,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因此形成了发音不好和言语混乱的毛病,这将持续他们的一生,而别人也几乎难以理解他们说的话。
卢梭
观察那些学过寓言的孩子,你就会发现,当他们有机会应用那些寓言的时候,他们的所作所为几乎总是与寓言作者的意图恰恰相反。他们不仅不会提防自己犯下你想防止或纠正的那种错误,反而往往会喜欢那种恶习,即利用别人的缺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卢梭
当他教他们如何快乐的时候,似乎他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塞涅卡(Seneca)在谈到古时候的罗马青年时说:“他们的双脚总是不停,人们从来不教给他们要一直做着的任何事情。”难道他们在成年后会因此变得低人一等吗?因此,不要害怕这种所谓的无所事事。一个人如果因为害怕会浪费他人生的一部分时间,而拒绝睡觉,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你会说:“这个人太疯狂了,他这样不是在享用他的人生,他是在剥夺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因为他拒绝睡眠实际上是在匆匆忙忙地奔向死亡。”记住,这是一回事,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时间。
卢梭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作为,想做自己,想总是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就必须言行一致,就必须果断决定自己走什么路,并热情满怀地坚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卢梭
爱弥儿将不会使用带有护垫的头罩,不会使用学步车,也不会使用引步带,只要他能够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的前边,我们就顶多只在人行道上走的时候牵他一下,这样是为了非常迅速地穿过人行道。我不会把他关在憋闷不通风的房间里,而是会每天都把他带到外面的草地上。让他在那里跑来跑去,蹦来跳去。如果他摔倒个一百次,那就更好了。那样他会更快地学会自己爬起来。这种自由带来的健康快乐将会弥补他受到的那些小伤。我的学生身上可能经常会出现一些瘀伤,但是作为回报他一直都会快快乐乐的。你的学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磕伤碰伤,但他们总是很拘谨,总是受到束缚,总是不开心。我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过得比我的学生更快乐。
卢梭
硬要纠正孩子有违习惯表达的各种小错误,实在是一种要不得的迂腐做法,对细节的这种关注也完全是多余的,没有必要,因为孩子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纠正那些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在他们面前说话总是力求正确,让他们觉得和你在一起比和任何人在一起都要开心,而且要相信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你说话,不需要你对他们进行任何纠正。
卢梭
«
1
2
...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
240
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