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别人
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应该只听他能够理解的词语,也应该只说他能够清晰发音的词语。他所做的种种努力会指引他重复同一个音节的发音,就好像他在练习如何清楚地发出那个音一样。如果他开始结结巴巴地说不明白,不要企图弄明白他的意思。指望别人总是倾听自己说的话,也是一种专横的表现,对孩子没有好处。你只须仔细地关注他真正的需求,并让他努力设法使你明白他说的其余的话。你仍然不应那么急于让孩子说话,一旦他感受到了说话的用处时,就会自己学着说话。
卢梭
这些矛盾产生了一种矛盾,即我们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内部存在的矛盾。天性将我们拉到这边,外界的人又将我们拉到那边,在不同的冲击之间我们迫不得已地将自己分裂开来,我们采取了折中的方法,但两个目标却一个也实现不了。在一生之中我们就这样遭受冲击,漂浮不定,当人生走到尽头时,我们一直没能和自己和谐相处,也没有做任何益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
卢梭
不嫌麻烦地揣摩他们打算说什么。别人教给他们一些词语,但他们重复时说得并不准确,总是和他们待在一起的那些人就会通过高度地关注他们,去猜测他们想说什么,而不是去听他们说了什么。
卢梭
掌握的知识归咎于孩子,并让孩子推理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人们犯的另外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和他们没有丝毫关系的事情上,比如,他们将来的利益;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会有多么幸福;他们成为人才后,别人会对他们有什么评价和看法。我们对完全没有远见的孩子说这些话,绝对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所有这些强迫进行的学习,会让可怜的小家伙们完全转向与他们自己的心思相去甚远的事情上去。你可以自行判断一下他们会在那些事情上投入多少注意力。
卢梭
蛮横、傲慢、讨厌和难以管教。这种发展并不是源于天生的支配欲,而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为一个人不需要很多经验就会感受到,借别人的双手去行动以及只需动一下舌头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动起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卢梭
在自然秩序中,因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命就是“成其为人”。不管是谁,只要为这个职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不会实现不了与之相关的任何事情。我的学生是注定到军队服役,还是在教堂布道,还是从事法律工作,并不太重要。在父母为他选择职业之前,人的天性会召唤他过人类的生活。而生活正是我想教给他的职业。我可以对你这么说,一个人从我的手下走出去的时候,他既不是地方法官,也不是士兵,也不是牧师,他首先是一个人。他将和别人一样迅速明白人应该是怎样的。命运不会改变他的身份地位,他将始终处于他应该待的正确位置上。
卢梭
母亲和其他孩子有一段距离,因此他们得以练习让远处的人能听到他们自己说的话,并根据将他们与说话对象分开的距离远近调节声音大小。这才是学习发音的真正方法,而不是结结巴巴地嘟哝出几个元音,送到时刻关注他们的乳母的耳朵里。所以,如果你问一个农家孩子某个问题,他可能非常害羞而不回答你的问题,但只要他说,他就会说得很清楚。然而,城里的孩子必须由乳母来充当翻译,如果没有她在一边翻译,别人根本就听不明白他齿缝里嗫嗫嚅嚅地在说些什么。
卢梭
在第一种情况下,你要慢慢地把它拿过去给他;在第二种情况下,你甚至要装作一副没有听到他哭的样子。他哭得越是厉害,你就越是不要注意他。必须不失时机地让他学会不对人下命令,因为他不是别人的主人,也不要对东西下命令,因为东西不会听他的。因此,当孩子想要你拿某件东西,而你也打算拿给他的时候,最好把他带到那件东西那里,而不要把那件东西拿过来给他。他将从这件事情中得出与他年龄相称的结论,而且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
卢梭
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即使能活到八十岁,我也不会承担照顾他的责任。我可不想要一个对他自己和别人都没什么用处的学生,一个唯一的事情就是让他自己活着的学生,一个身体总是成为训练其心智的障碍的学生。如果我慷慨地关爱他,也只是枉然,我从社会那里夺去的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人,那我所能做的岂不是让社会蒙受了双倍的损失吗?让另一个人来替我照料这个体弱的孩子,我非常乐意,也非常赞赏他的宅心仁厚,但是我自己没有做这种工作的天赋。我可能永远都不能教一个需要所有力量来保命的人生活的艺术。
卢梭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一直感受到别人的仁慈与好心,他就不会想着通过欺骗别人让自己有所收获。相反的,他还会非常明显地愿意别人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以免别人误解了他。因此,很显然,就切切实实的事实撒谎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服从法则决定的。因为服从别人是一件不为人们所喜欢的事情,孩子私下里会竭尽全力地不去服从别人。此外,撒谎能让他们避免惩罚或责骂,这是当下就能得到的好处,比说实话会带来的遥远的好处更有价值。在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之下,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对你撒谎呢?他有什么事情要瞒着你呢?因此平时你不要随意地阻挠他,不要惩罚他,不要强求他做任何事。为什么他会把每件事情都告诉他的小伙伴,而不像那样天真无邪地把一切都告诉你呢?因为告诉你实情比告诉小伙伴更加危险,这一点他不会看不出。
卢梭
最强壮和寿命最长的人所奉行的养生法。如果普遍的观察告诉我们,医学既不能增进健康,也不能延长寿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门无用的艺术比无用本身更糟糕,因为它在这个纯粹是失败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我们应该把花在保命而不是利用生命上的时间从我们的生命中扣除,不仅如此,如果这个时间被用来折磨我们自己,那它比浪费时间还要糟糕。这种时间让糟糕的事情更糟糕,为了公平起见,应该把相应的时间份额从我们的余生中扣除。相比在医生手中受苦受难地挨过三十年的人,一个人活了十年从没看过医生,对他自己和别人来说,活得时间更多一些。这两种生活方式我都测试过,所以,我认为我比大多数人更有权利得出我自己的这些结论。
卢梭
我知道,孩子模仿别人所有的这些美德只是与猴子学到的美德无异,而且一个良好的行为只有在像这样做,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时候,才算得上是道德高尚。但是,在心灵还没有任何感悟的年龄,你必须让孩子模仿你希望他们最终形成习惯的行为,直到他们能理解并出于对善的热爱而做那些事。人之模仿就像动物之模仿。喜欢模仿,是受自然的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天性。然而,在社会中,喜欢模仿变成了一种恶习。猴子模仿它们畏惧的人,而不是模仿它们不屑一顾的其他动物。它们认为,胜于己者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好的行为。然而,在我们自己当中,有一些丑角模仿各种美好的举动,不但模仿不好,结果反而倍增其丑,并沦为笑柄。他们知道自己低人一等,于是设法模仿别人,让自己变得和胜于己者平起平坐,或者他们努力地模仿他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在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上也会显露出他们糟糕的品位。模仿起因于我们渴望逃离自己。
卢梭
我想要做的不是改变别人的看法,而是不断怀疑我自己的观点。这些就是我能做的,而我也正是这么做的。如果我偶尔采用了特别自信乃至武断的口气,那绝不是为了把我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而是要向读者说明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我要用怀疑的口气提出在我看来毋庸置疑的事情呢?我要明确地表达我心中的所思所想!
卢梭
我们在审查别人的时候,喜欢用一种好为人师的语气,但是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不同的口吻,这种口吻会让骄傲的思想家不太满意。尽管市面上已有许多书籍,其唯一的目的如他们所说是为了公共利益,然而所有艺术中最有益于公众的一种-教育人的艺术,却仍然被忽略了。
卢梭
我不认为我们荒唐的学院是公共机构,我也不指望社会教育,因为这种教育同时面临两个方面的目标,最终什么也实现不了。它只适合造就“双面人”,这样的人看起来总是事事为了别人,而实际上他们做的所有事与任何人都没关系,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些表现形式已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因此骗不了任何人。他们只是在白白浪费精力。
卢梭
为了让你自己看起来像是在宣讲美德,结果却让孩子爱上了种种恶习。你禁止这些恶习,结果却把它们逐渐灌输给孩子。你想使孩子变得虔诚吗?你带他们去教堂做礼拜,结果却让他们觉得厌烦无比。你让他们不停地喃喃地默默祷告,结果却让他们希望不需向上帝祷告,觉得那才是一大乐事。为了教导他们要乐善好施,结果你却让他们去向人布施,弄得好像你不屑于亲自施舍别人一样。应该向人布施的不是孩子,而是家庭教师呀!不管他有多么爱他的学生,他都应该与他的学生争夺这个荣誉。他应该让孩子认为自己太年幼,还不应施舍别人。布施是大人的举动,因为大人可以衡量赠送之物的价值,判断他的同胞的需求情况。而孩子对这些一无所知,因此没有任何优势去布施,即使布施也不是带着慈悲之心,没有仁爱之意。他几乎为布施感到羞愧,因为根据你和他自己的做法来判断,他认为只有孩子才会向人布施,而且当人长大成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乐善好施了。
卢梭
听了这番话之后(我们已经见过了应该怎样引导一个孩子明白财富的观念),爱弥儿之外的其他孩子会忍不住学我的样子,表现得像一个富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起码应该注意他在这么做的时候没有炫耀的意味。我宁愿他剥夺我的特权,并偷偷摸摸地施舍别人。这是与他这个年龄相配的小诡计,而且也是他身上我唯一可以原谅的小诡计。
卢梭
他们会说,与其说这是一部教育专著,还不如说是一个空想家对教育的幻想。我能怎么办呢?我写下来的一字一句不是别人对教育的想法,而是我自己的思考!我看事情的方式向来就与别人不一样,长期以来我就因为这一点受人指摘。但我能把别人的眼睛拿来给自己吗?我能把别人的观点挖出来装进我的脑子里吗?没有!我力所能及的就是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避免表达散漫,并避免妄自尊大地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高明。
卢梭
他们的孩子说话的时候既没有恳求人的语气,也没有恳求人的态度。他们求人如同命令人一样傲慢,甚至比命令别人还要傲慢,好像这样做别人就更加会服从他们。很显然,“如果你乐意······”这句话到了他们口中意思就成了“你这样做我很乐意”;“我求你······”则成了“我命令你······”
卢梭
轻蔑和嘲笑。他们像喝水一样把受到的羞辱咽到肚子里去。惨痛的经验教训很快就让他们明白了,他们既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位置,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因为每件事情都做不好,他们开始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做。意料之外的阻碍让他们畏缩不前,沮丧气馁;别人的蔑视让他们自轻自贱。于是,他们变得低劣、懦弱和虚伪,他们把自己踩在自己的真实水平之下,一如他们以前把自己看得多么高高在上。
卢梭
«
1
2
...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
451
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