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小孩
他真是一个有趣的小孩。一进门就脱去了被雪打湿了的帽子,塞在袋里,阔步地到了里面,脸像苹果一样,注视着一切。等走进食堂,把周围陈设打量了一会儿,看到那驼背的滑稽画,就装了一次兔脸。他那兔脸,谁见了也不能不笑的。
亚米契斯
叙利亚张开了眼。再用功复习。可是第二夜,第三夜,又同样打腔,愈弄愈不好:决是伏在书上睡熟了,或早晨晏起,复习功课的时候,总是带着倦容,好像对功课很厌倦似的。父亲见这情形,屡次注意他,结果至于动气,虽然他一向不责骂小孩。
亚米契斯
自由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自在的小孩意味着不做他人强迫他做的事情。这几个淘气的小孩玩得正欢,或许他们应该去暖和暖和,但“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你要他服从你的意志,而这比寒冷还要让他难受,这就是儿童喜爱自由的天性。
严开宏
路灯打亮飞舞的雪花,爆竹震天响,小孩子成群结队,提着花灯,到处拜年。
张嘉佳
当然,在复工复产恢复体育后,小孩子不能老呆在家里,需要外出运动,但还是要做好相应的防疫措施。
张文宏
如果有一天,我退出娱乐圈,我会马上结婚生小孩,办幼稚园或敬老院照顾别人。
张柏芝
今天听王兴演讲的的比喻:人生,和谁一起在路上,看什么风景。我最近也是在想,以后要让小孩多看看传记,包括电视剧《阿信》那样的也可以,看看别人的风景和旅程,更容易想清楚自己的选择。
张一鸣
你们读了哪些传记?想起2年前朋友说:如果不知道让小孩阅读什么,最适合的就是传记。最近在思考与回忆:关于品格、理想、动机的形成,觉得确实如此。
张一鸣
创业就要像生小孩一样:准备好体力,用长劲,快速换气;喊疼和抱怨没用,专注在努力,关键时候坚持再坚持一把!
张一鸣
今天听王兴演讲:人生就是和谁一起在路上,看什么风景。我最近也是在想,以后要让小孩多看看传记,包括电视剧《阿信》那样的也可以,看看别人的风景和旅程,更容易想清楚自己的选择。
张一鸣
小孩子问:“王莺莺,为什么天空那么高?
张嘉佳
学到了新的知识或是有了新的经验,都会深深地影响人们对于身边环境的看法。在孕妇的眼中,走到哪儿都能看到孕妇;等到她生了孩子之后,眼中就全是小孩子了。
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
定居生活对技术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这种生活使人们能够积累不便携带的财产。四处流浪的狩猎采集族群只能拥有可以携带的技术。如果你经常迁移而且又没有车辆或役畜,那么你的财产就只能是小孩、武器和最低限度的其他一些便于携带的小件必需品。你在变换营地时不能有陶器和印刷机之类的累赘。这种实际困难或许可以说明何以有些技术出现得惊人地早,接着停了很长时间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贾雷德·戴蒙德
举例说明社会保障计划所存在的BUG?假设美国政府保证所有公民至少可获得贫穷线的收入,即保证四口之家的双亲收入不低于22,162美元。如果赚不到这个收入,政府就会补足。这个提案除了似乎不够慷慨之外,哪里可能出错?这牵涉到激励问题。如果家里没人工作,全家的总收入就是22,162美元,全部来自政府。如果丈夫找到了全职工作,每年工作2000个小时,但每个小时只能赚8美元,年收入就是16,000美元。他努力赚16,000美元的结果,是全家的收入被提升到了22,162美元(你猜对了),正好和他完全不工作是相同的。我们假设妻子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每年赚到了额外的8000美元,这使得全家的收入变成了24,000美元,高于贫穷线。现在,这对夫妇每年的工作总时数是3000个小时,而他们的总收入只比他们都不工作时多出1800美元。此外,如果他们两人都去上班,可能会有额外的小孩看护费与交通费支出,而且还要缴税。相较于他们都没工作的结果,他们很可能宁愿不外出赚钱。
蒂莫西·泰勒
我想,小孩子应该比较可能成为好哲学家,因为他们完全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而这正是哲学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小孩子眼中所见到的乃是世界的原貌,他不会再添加任何的东西。
乔斯坦·贾德
不过,在经历过种种事情后,他们都从中了解了自己。改变早已发生,他们明白无论风险如何,都必须继续前行。他们都成长了,学会放下小孩子心性。
罗伯特·戴博德
他们明白无论风险如何,都必须继续前行。学会放下小孩子心性。
罗伯特·戴博德
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给饥饿的人;若要美丽的头发,让小孩子一天抚摩一次你的头发;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要记住行人不止你一个。
奥黛丽·赫本
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毕加索
哲学问题可以比作保险柜上的锁,拔某个词或者数字可以打开它,这样,只有当这个词正好对上了时,才会轻而易举地打开它,而且只要是对上了,连小孩子都能打开它。
维特根斯坦
«
1
2
...
5
6
7
8
9
10
11
...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