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失去
恨一个有不少优点的敌人要比恨一个一无是处的敌人容易。我们无法恨那些我们鄙夷的人。日本人占使宣的地方是,他们钦佩我们美国人要多于我们钦佩他们。因此,他们可以狂热地恨我们,而我们却无法多恨他们。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美国人在国际事务上是个差劲的恨者。→个美国人对另一个美国人(如胡佛总统或罗斯福总统)的恨要比他对任何外国人的恨更凶狠。与此一贸的现象是,较落后的美国南方比美国其他任何地方更排外。要是哪一天美国人开始全心全意去恨外国人,就反映出他们已经失去自信心。
埃里克·霍弗
想要把-个人完全同化到集体,对个人特殊性的抹杀必须彻底。他的欢乐与哀愁、骄傲与自信都必须源自团体的机运与权能,而不是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能力。特别重要的是,不能容许他有孤立感。哪怕是被困在一个荒岛上,他都必须仍然觉得处于团体的注目之下。要让他觉得,失去与群体的关联不啻于失去生命。
埃里克·霍弗
我的母亲生下我就死了。因而,在我的整个一生中,唯有虚无伫立于我和我的来世之间,我的身后总是吹拂着一股凄寒而又晦暗的风。在我生命开始之际,我不可能知道母亲的死会带给我这样一种感受。只是当人到中年,而我也不再年轻时,我才意识到我曾富有的东西已经变得如此稀少,而压根儿没有的东西却多了起来的时候,我才渐渐明白了这一点。这种得与失的困惑,弄得我瞻前顾后:在我的开始之处,是那个我从未见过她的脸庞的女人,在我的终结之处,则是一片虚无,我与那个世界的黑屋子之间,空无一人。我慢慢地感觉到,在这整个一生中,我一直站立在悬崖峭壁的边缘,我所失去的东西令我变得脆弱、冷酷和无助。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深陷于悲伤、羞愧以及自怜的情绪之中,无力自拔。
牙买加·琴凯德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丘吉尔
你只是喜欢得到,不喜欢失去——几乎可以肯定地说,你对失去的厌恶程度远大于你对得到的喜欢程度。
丹尼尔·卡尼曼
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盈余的反应大得多。失去比得到给人的感受更强烈。损失厌恶是系统1自主评估必然包含的内容。一定量的损失比等量的所得影响更大。贸易经验对禀赋效应影响很大。
丹尼尔·卡尼曼
爱情会让有头脑的人失去理智,而给没头脑的人以理智。
德尼·狄德罗
无论何种情况,我们都应学会将心灵从外部转移到自身,自我信任、自我愉悦、自我欣赏,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过于担心失去,即便是不幸也能学着用友善的态度去面对。
塞涅卡
只有当一个人不会再失去的时候,这种状态才是最幸福的。
塞涅卡
久坐神疲,焚香仰卧;偶得佳句,即令毛颖君就枕掌记,不则展转失去。
陈继儒
互相尊重自由就是情人们相处的最高艺术,当“失去自由”变成一个人对一份感情的怨叹时。爱情,已经死亡。
汤姆·舒尔曼
没有粮食无非就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就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
汤姆·舒尔曼
有些人占有一种东西,为了要知道如果他一时失去了这样东西,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他就把这样东西从他脑子里排除出去,让脑子里的其他东西都保持原样。然而少了一样东西并不仅仅意味着这样东西的不存在,并不只是一个部分的缺乏,这是整个其余部分的大动乱,这是一个无法从旧态中预见的一个新的状态。
马塞尔·普鲁斯特
上帝本可以把我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样我就能成为画有十字的杰作了。一旦确信自己在宇宙大乐团中的地位,就会耐心等待上帝给我揭示他的意图和我存在的必要性。我揣测着宗教信仰,希望得到宗教信仰,这是救命良药啊。如果人们不让我有宗教信仰,我就自己创造出宗教信仰来。当然,人们没有拒绝,我受到信奉天主教的熏陶后,得知万能的上帝创造出我是为了他的荣耀,这已超过了我的奢望。后来人们教我读谈论上帝的流行书籍,我从中认不出我的灵魂所期待的上帝:我所需要的是一个创世主,而得到的却是一个大老板。两者其实是一码事,但我原来不知道,所以我为虚伪的偶像服务并不很热心,并且官方的教义使我失去了寻求我自己信仰的兴趣。多么幸运啊!信赖和忧虑使我的灵魂成为播种宗教信仰的理想土壤:如果不发生上述这场误会,我有可能成为修道士哩。
让-保尔·萨特
“倘若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帝不存在的假设使萨特处于窘迫的境况,但也使他获得“人注定是自由的”这个立足点。 上帝不存在,人的价值失去了终极的依据、尺度和目的,人“被抛这个混沌的世界”,“没有根据”,“没有意义”,面临这个敌意的、充满威胁的世界,人必然感到焦虑”、“恐惧”,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味着“痛苦”、“苦恼”。 那么人来到世上干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是谁?这样,人的实在,人的地位,人的意识(即“自我”,主观之我),总之,“人”成了萨特存在哲学的中心题。 大凡哲学家把目光盯着人的共同性、人的本质这一普遍概念上,再根据这个普遍概念确定道德标准:“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萨特把这个论点颠倒了过来:“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指出人赤条条来到世上并无本质可言,人“自我存在”以后才获得“自我本质”。 萨特不同于弗洛伊德,后者否定社会现实世界对“自我”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他却承认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我们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但他认为可以摆脱外在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而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这种自由在他看来是绝对的。 战争的悲剧使他明白:“单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总是可能的结论是错误的。”
让-保尔·萨特
上帝本可以把我从痛苦中解救出来,那样我就能成为画有十字的杰作了。一旦确信自己在宇宙大乐团中的地位,就会耐心等待上帝给我揭示他的意图和我存在的必要性。去揣测着宗教信仰,希望得到宗教信仰,这是救命良药啊。如果人们不让我有宗教信仰,我就自己创造出宗教信仰来。当然,人们没有拒绝,我受到信奉天主教的熏陶后,得知万能的上帝创造出我是为了他的荣耀,这已超过了我的奢望。但后来人们教我读谈论上帝的流行书籍,我从中认不出我的灵魂所期待的上帝:我所需要的是一个创世主,而得到的却是一个大老板。两个其实是一码事,但我原来不知道,所以我为虚伪的偶像服务并不很热心,并且官方的教义使我失去了寻求我自己信仰的兴趣。多么幸运啊!信赖和忧虑使我的灵魂成为播种宗教信仰的理想土壤:如果不发生上述这场误会,我有可能成为修道士哩。
让-保尔·萨特
这种时间被浪费且补不回来的感觉,不可救药,也无法逆转的失去感对于部分强迫症患者来说是可怕的。此外,除了责任的增加之外,一切不可逆转的失去(亲人去世、房子出售、失去工作)都是触发强迫症的有力因素。
弗兰克·拉马涅尔
她为失去的岁月而哭,为数百万战死的男孩而哭,为这一切毫无意义又愚蠢的浪费而哭。她把自己克制了五年的泪水一股脑倾泻了出来。
肯·福莱特
你从来没有失去过自由,你一直是自由的,你感到不自由,是因为你自由的选择了不自由。
让-保尔·萨特
没有烤架,地狱是别人的。他们可以通过灌输你而让你失去理智。
让-保尔·萨特
«
1
2
...
68
69
70
71
72
73
74
...
118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