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排斥
在学校我曾最讨厌的就是对某些事情大规模的推崇或大规模的排斥,这其中往往包含着拉帮结派、贴标签和默认的潜规则。但在我单纯的世界里,我总认为一旦我转换身份,处于教师办公桌对面的地位时,一切都可能改变。但现实制度却不遵从这一点!
乔纳森·弗兰岑
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
马歇尔·卢森堡
婴儿来到世界上会和人建立依附关系。有安全型依附关系、不安全型依附关系、逃避型依附关系、排斥型依附关系。如果在襁褓时期她对亲密关系和食物的需求都能获得满足,建立的就是安全型依附关系。长大后会认同自己、心态乐观、欣赏他人、与他人融洽。(在婴儿几个月大的时候比较黏人,这是因为与你在一起她有安全感,是好事。你经常陪伴她,当她获得物体恒存感,即你不在她身边,她也能感受到你的存在时,就不会黏你。)如果小时她的哭喊要很久才能得到回应,甚至久久得不到回应,她建立的就是不安全依附关系。长大后容易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不易找到自己的优点、欣赏他人。(不要再听信小孩子哭几声怎么了论调)如果她的哭泣得不到回应,导致她放弃哭泣,长大后就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形成逃避型依附关系。如果她小时受到了虐待,就会把别人视为伤害的来源,形成排斥型依附关系。
菲利帕·佩里
孤独感会引发一种对社会威胁与排挤的高度警戒状态,使我们对于自己可能遭到排斥或冷漠对待异常敏感。
菲利帕·佩里
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别人,而不会因此被嘲笑或排斥,是多么大的慰藉。
罗伯特·戴博德
罗斯福说: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对财富,对金钱本身一点都不排斥,我觉得当一个有钱人挺好的。
吴晓波
卢克莱修蔑视一切形式的迷信,他的原子论违背了基督教变体论的教条。基督徒一旦掌权,他就立刻被排斥到了边缘。他对快乐原则的推崇,也与基督徒对“快乐是罪,受苦是善”的常见迷恋无法兼容。
马特·里德利
库恩在他那本有创意的著作《科学变革的结构》中提到,科学史上真正的发现,只能“从了解异常事物开始”。进步源自对反面意见的认可,受到压制排斥的异常事物(及其发现者)凭借反面事实揭竿而起夺取王位,颠覆一系列已确立地位的典范。新的理论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占居优势地位,直到它们自身也僵化起来并对后起的异常事物麻木不觉,最后自己也被赶下宝座。
凯文·凯利
一个人与人合作的程度是有极限的,在极限的范畴之外,人类就很难再与人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或许会排斥合作,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某些个案里,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丰衣足食的时候,他在各方面都是正常的,然而,当生活陆续出现一些他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就会用犯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阿德勒
如果你排斥任何单个感觉,而不区别开某些意见的结论是关于等待证明的现象的,另一些结论是为感觉或感情所实际给予的,或者为心灵的每个直观认识所给予的,那么你就会把一切别的感觉同无根据的意见混同起来,从而排斥了每一个判断的标准。
伊壁鸠鲁
如果你排斥一切感觉,你就连你所能指称的标准也不会剩下,这样,你就会没有可以用来判定你所责斥的错误判断的东西了。
伊壁鸠鲁
这种表达也需要丰富的自然类(natural kind)以便区分诸如“苹果”、“柠檬”之类的自然事物的类。不过,像“意图”或“命题”之类的不可见对象是否可以被算作“自然类”,乃是非常容易招致争议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人工智能科学必须对引入这些概念持谨慎态度(尽管完全排斥之亦是不现实的)。
约翰·麦卡锡
对手的力量对我来说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增益,在我的思想中再没有矛盾之感。在我的眼里,整个世界都是连为一体的。
李小龙
如果孩子们在自己的心中排斥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他们就会感觉到空虚和不完整。排除或贬低父母的结果总是一样的,就是孩子自己会变得被动,感到空虚。这是引起抑郁的一种常见原因。
伯特·海灵格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许这个国家曾经成功得太多、太大、太久,日本人对“失败”这件事有着强烈的陌生感以及潜在的恐惧、排斥心理。简而言之,这个国家不想看到任何日本人或日本企业失败。而做到这一点的唯一办法就是“维持现状”“拒绝变革”。
吉姆·罗杰斯
瞪我干什么,我是从纯生物学角度来看待的,我们就是排斥同性恋,要是中国多些同性恋,人口就不是问题了……当然,我是异性恋了。
罗永浩
是美国20世纪文学界的邓小平。在美国写诗得不到认可,就去英国混。在英国混出头了。然后肆无忌惮。大骂美国,还写道∶资本主义排斥诗人。美国是资本主义,英国不是么?!头脑极度混乱,诗人的标志。后来E.P开始研究政治。一个诗人研究什么政治?!而且他居然拥护墨索里尼,参与了一个反美电台。他酷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病态痴迷。把孔子的着作都翻译成英文。狂迷中国饮食,在整个意大利没找到中餐馆,于是大怒∶居然没有中餐馆,这个国家完蛋了!
罗永浩
抛弃高明中肯的意见,圣贤遭到拒绝和排斥,并非是憎恶圣贤,不愿听高明中肯的意见,而是圣贤追求的理想太高,深切高明的意见实行起来很困难。
王充
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的非人的文学。
周作人
人们赞许并视为成功的生活,也仅仅是一种生活而已。我们为什么要夸赞一种生活,让另一种生活受到排斥呢?
梭罗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