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很多
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积累很多know-how,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梁文锋
很多看似错误的尝试,恰恰是创新的温床。
梁文锋
创新就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伴随着浪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很穷的时候,或者不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成本和效率非常关键。看OpenAI也是烧了很多钱才出来。
梁文锋
我是八十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的。我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九十年代,广东赚钱机会很多,当时有不少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但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因为钱不好赚了,连开出租车的机会可能都没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变了。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梁文锋
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
梁文锋
我主要的精力在研究下一代的大模型,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梁文锋
我经常思考的是,一个东西能不能让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以及你能否在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找到擅长的位置。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就是成立的。中间很多都是阶段性的,过度关注必然眼花缭乱。
梁文锋
英伟达的领先,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努力,而是整个西方技术社区和产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能看到下一代的技术趋势,手里有路线图。中国AI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生态。很多国产芯片发展不起来,是因为缺乏配套的技术社区,只有第二手消息,所以中国必然需要有人站到技术的前沿。
梁文锋
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我们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积累很多know-how,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梁文锋
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梁文锋
这个世界存在很多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就像很多程序员,也是开源社区的疯狂贡献者,一天很累了,还要去贡献代码。类似你徒步50公里,整个身体是瘫掉的,但精神很满足。
梁文锋
创新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伴随着浪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很穷的时候,或者不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成本和效率非常关键。OpenAI也是烧了很多钱才出来的。
梁文锋
按照教科书的方法论来推导创业公司,在当下,他们做的事,都是活不下来的。但市场是变化的,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条件,而是一种适应和调整变化的能力。很多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快速响应和快速做事,而且他们很容易让之前的经验和惯性成为束缚,而这波AI新浪潮之下,一定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
梁文锋
对很多行外人来说,ChatGPT这波浪潮冲击特别大;但对行内人来说,2012年AlexNet带来的冲击已经引领一个新的时代。AlexNet的错误率远低于当时其他模型,复苏了沉睡几十年的神经网络研究。虽然具体技术方向一直在变,但模型、数据和算力这三者的组合是不变的,特别是当2020年OpenAI发布GPT3后,方向很清楚,需要大量算力。那之后,我们有意识地去部署尽可能多的算力。
梁文锋
从最早的1张卡,到2015年的100张卡、2019年的1000张卡,再到一万张,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很多人会以为这里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但其实,主要是好奇心驱动,对AI能力边界的好奇。
梁文锋
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旅程,带着自己的想法而来,无需逼迫他们。
梁文锋
大厂的模型成本比我们高很多,所以我们没想到会有人亏钱做这件事,最后就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烧钱补贴的逻辑。
梁文锋
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
梁文锋
过去很多年,很多的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拿过来做应用变现,自己等着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
梁文锋
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就是成立的。中间很多都是阶段性的,过度关注必然眼花缭乱。
梁文锋
«
1
2
...
21
22
23
24
25
26
27
...
194
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