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时候
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特洛伊第一勇士赫克托尔(Hector)向他的妻子安德洛玛刻(Andromache)告别的时候,他年幼的儿子阿斯提阿那克斯(Astyanax)被他父亲头盔上飘动的马鬃盔饰吓了一跳,没有认出他的父亲来。他哭泣着躲到一边,贴在乳母的胸前。他的母亲双眼含泪微笑着。应该怎么做来抚慰孩子的这种恐惧呢?赫克托尔是这样做的:他把头盔放到地上,然后拥抱了那个孩子。当孩子安静一些的时候,他可以做更多事情。他可以走到头盔那里,拨弄那个羽状饰物,然后让孩子来感受它们,最后乳母可以拿起头盔,并大声笑着把它戴在自己头上,当然前提是那个女人真的敢伸手去摸赫克托尔的头盔。
卢梭
在所有寓言中,狮子通常会扮演一个角色,而且是很显要的角色,而孩子在学了那些寓言之后,就都想假装自己是狮子。当他负责分配一些好东西的时候,他就会留个心眼,像狮子那样把每样好东西都留给自己。
卢梭
在第一种情况下,你要慢慢地把它拿过去给他;在第二种情况下,你甚至要装作一副没有听到他哭的样子。他哭得越是厉害,你就越是不要注意他。必须不失时机地让他学会不对人下命令,因为他不是别人的主人,也不要对东西下命令,因为东西不会听他的。因此,当孩子想要你拿某件东西,而你也打算拿给他的时候,最好把他带到那件东西那里,而不要把那件东西拿过来给他。他将从这件事情中得出与他年龄相称的结论,而且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
卢梭
与此相反,人越是接近自己的自然状态,他的才能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此,他距离幸福就越近。当他的一切似乎都被夺走时,绝不会是他感到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苦恼并不在于失去那些东西,而是在于他觉得需要那些东西。
卢梭
一开始,自然只赋予了人保护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欲望以及足以满足这些欲望的才能。所有其他的才能则蓄积在人的心灵深处,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加以发展。只有在这种原始状态中,我们才能获得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平衡,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之中,我们才不会痛苦。
卢梭
要纠正或防止这个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置之不理。没人喜欢做无用功和白费气力,就连婴孩也不喜欢。他们在开始尝试的时候非常顽固,但是如果你坚定不移的态度超过他们的顽固程度,那他们就会放弃,并再也不会尝试这么做了。这样,你就可以让他们不随便掉眼泪,并让他们习惯于只在痛苦得身不由己时才哭出来。
卢梭
相比在襁褓里裹得紧紧的孩子,那些身体和双臂能自由活动的孩子肯定要哭得少得多。只知道身体需求的孩子只有在痛苦的时候才会哭,而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这时我们就会确切地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帮助。如果可能的话,我们应该立即帮助他,一秒钟都不要拖延。但是如果你不能消除他的痛苦,那就待着不动,而且不要通过抚慰他的办法让他高兴。你的爱抚不会治愈他的肚子痛,但是他会记住要赢得你的疼爱应该怎么做。一旦他发现了如何随意地引起你的关注,他就成了你的主人,那么一切就都毁了。
卢梭
我知道,孩子模仿别人所有的这些美德只是与猴子学到的美德无异,而且一个良好的行为只有在像这样做,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时候,才算得上是道德高尚。但是,在心灵还没有任何感悟的年龄,你必须让孩子模仿你希望他们最终形成习惯的行为,直到他们能理解并出于对善的热爱而做那些事。人之模仿就像动物之模仿。喜欢模仿,是受自然的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天性。然而,在社会中,喜欢模仿变成了一种恶习。猴子模仿它们畏惧的人,而不是模仿它们不屑一顾的其他动物。它们认为,胜于己者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好的行为。然而,在我们自己当中,有一些丑角模仿各种美好的举动,不但模仿不好,结果反而倍增其丑,并沦为笑柄。他们知道自己低人一等,于是设法模仿别人,让自己变得和胜于己者平起平坐,或者他们努力地模仿他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在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上也会显露出他们糟糕的品位。模仿起因于我们渴望逃离自己。
卢梭
我希望的是要么我自己一个人养育他,要么我就一点儿都不管。英国教育家洛克,那个睿智的人,他将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致力于研究医学,强烈地建议我们,不要为了预防疾病或因为一点点小病就给孩子吃药。我则更进一步,并在此宣布,因为我从没为自己请过一个医生,所以我绝对不会为爱弥儿请医生,除非他的生命很明显地出现了危险。到那个时候,医生除了杀死他,不会对他产生更糟糕的伤害。
卢梭
我认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甚至能有多年轻就最好有多年轻。如果这一点可能的话,最好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这样他就可能成为他学生的伙伴,并能与他一起玩耍嬉戏,赢得他的信任。孩子与成年人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很难形成真正牢固的情感。有时候,孩子会恭维老人,但绝不会喜欢他们。
卢梭
我们在审查别人的时候,喜欢用一种好为人师的语气,但是要提出一些新的想法,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不同的口吻,这种口吻会让骄傲的思想家不太满意。尽管市面上已有许多书籍,其唯一的目的如他们所说是为了公共利益,然而所有艺术中最有益于公众的一种-教育人的艺术,却仍然被忽略了。
卢梭
不可分离,他们应该认定要和对方同呼吸共命运。一旦他们认识到分开的时间,会将他们变得形同陌路的时间日渐逼近,他们当时当地就会变成陌生人。每个人都会设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两个人都会忙着想他们再也不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那样他们也只是违心地仍然待在一起。学生会把他的家庭教师看作童年时的一个符号和讨厌的人,而家庭教师则会把他的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能摆脱掉才好。他们俩都盼望着他们分开的时间早早到来,因为他们之间绝对没有真心实意的感情,一个心不在焉,另一个不知恭顺。
卢梭
为了让你自己看起来像是在宣讲美德,结果却让孩子爱上了种种恶习。你禁止这些恶习,结果却把它们逐渐灌输给孩子。你想使孩子变得虔诚吗?你带他们去教堂做礼拜,结果却让他们觉得厌烦无比。你让他们不停地喃喃地默默祷告,结果却让他们希望不需向上帝祷告,觉得那才是一大乐事。为了教导他们要乐善好施,结果你却让他们去向人布施,弄得好像你不屑于亲自施舍别人一样。应该向人布施的不是孩子,而是家庭教师呀!不管他有多么爱他的学生,他都应该与他的学生争夺这个荣誉。他应该让孩子认为自己太年幼,还不应施舍别人。布施是大人的举动,因为大人可以衡量赠送之物的价值,判断他的同胞的需求情况。而孩子对这些一无所知,因此没有任何优势去布施,即使布施也不是带着慈悲之心,没有仁爱之意。他几乎为布施感到羞愧,因为根据你和他自己的做法来判断,他认为只有孩子才会向人布施,而且当人长大成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乐善好施了。
卢梭
听了这番话之后(我们已经见过了应该怎样引导一个孩子明白财富的观念),爱弥儿之外的其他孩子会忍不住学我的样子,表现得像一个富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起码应该注意他在这么做的时候没有炫耀的意味。我宁愿他剥夺我的特权,并偷偷摸摸地施舍别人。这是与他这个年龄相配的小诡计,而且也是他身上我唯一可以原谅的小诡计。
卢梭
他们的孩子说话的时候既没有恳求人的语气,也没有恳求人的态度。他们求人如同命令人一样傲慢,甚至比命令别人还要傲慢,好像这样做别人就更加会服从他们。很显然,“如果你乐意······”这句话到了他们口中意思就成了“你这样做我很乐意”;“我求你······”则成了“我命令你······”
卢梭
发音随便且不准的习惯,所以,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情况就更加糟糕。他们记不住那些正确的词句,于是就拖长音节。当记忆摇摆不定的时候,要想舌头不打结,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一来,他们就形成了或者说会继续发音不好的习惯。你们以后将会看到,爱弥儿就不会形成这些习惯,或者至少不会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原因染上这些毛病。
卢梭
所有年龄的人,所有不违人性的人都要仁慈。除了仁慈之外,对你们来说还有什么至理名言呢?要爱护孩子的童年,提升童年的乐趣和可爱的天性。你们当中谁不是时常地想念那个年龄?那个时候,笑声总是挂在我们嘴边,那个时候,我们总是无忧无虑。为什么要夺走那些天真的小人儿那段将会迅速飞逝时期的快乐呢?为什么要夺走自然给他们的、绝不会带来任何伤害的馈赠呢?为什么要让对他们和你们来说都同样转瞬即逝、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光充满痛苦呢?父亲们啊,你能说出死神什么时候会来迎接你的孩子吗?你们不要让自己准备着因为剥夺了自然赐予孩子的那些短暂时光而懊悔不已。一旦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就让他们沉醉其中尽情享受。就这么做吧,这样一来不管上帝什么时候召唤他们,他们都不至于在死的时候没有品尝过生活的乐趣。
卢梭
如果这些小皇帝和小霸王特有的思想让他们在童年时期过得非常悲惨,那么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当他们与别人的关系开始展开并增加的时候,又会怎样呢?他们习惯了发现所有东西都为他们让路,所有人都迁就他们,可是一踏入社会,遇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被他们原以为可以随意支配的世界重重地压在下面,几欲垮掉,这个时候他们该多么惊讶,而这种惊讶又是多么痛苦呀!
卢梭
如果我不在的时候,有人做了什么错事或坏事,而我又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我会谨小慎微地不去谴责爱弥儿,也不会问他:“是你干的吗?”因为在这么做的过程中,除了教他否认这件事,我的所作所为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他倔强的脾气让我迫不得已地要与他达成某个契约,我会极其谨慎地注意总是由他提出这个建议,我绝不主动提出。如果他保证了任何事情,他就要一如既往地怀着浓厚的兴趣,富有成效地兑现他的诺言。如果他做不到,那他就是撒谎了,这个谎言会给他招致所有不愉快的后果,而他会明白这些后果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引起的,而不是源于他家庭教师的报复行为。但是,我觉得我不仅不需要依靠这么残忍的手段,而且我几乎可以肯定爱弥儿在许多年里都不会知道说谎是怎么回事,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会备感震惊,并且无法理解说谎到底有什么用处。很显然,我越是让他的幸福少受别人的意志或观点的左右,他想撒谎的兴趣就越少。
卢梭
如果他摔倒了,或者他的头撞出了一个大包,或者他的鼻子流血了,或者割破了手指,我不会一脸惊慌地冲到他身边,反而会保持冷静,至少一开始要冷静。伤害已经出现,他必须忍受疼痛。如果我大惊小怪的,只会让他更加害怕,觉得更疼。从根本上说,当我们受伤的时候,让我们感到痛苦的并不是我们受的伤或挨的打,而是由此产生的恐惧。我至少会让他避免承受这种痛苦,因为当他看我判断他受的伤的时候,他肯定会做出和我一样的判断。如果他看到我忧心忡忡地冲到他身边,去安慰他,同情他,他很可能会认为自己就要死了。如果他看到我保持冷静,他也会很快恢复平静,并认为如果伤口不再疼痛了就愈合了。这是给他上第一堂课教导他要勇敢的大好时机,而且没有恐惧地承受轻微的痛苦,渐渐地我们就能学会承受更大的痛苦。
卢梭
«
1
2
...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
516
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