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自由
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非困苦其身体,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乃锻炼之谓,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
蔡元培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
我不由得设想假若哪一天真有一个正常人感情冲动,依恋于我,我准会马上向自己发问:他在我身上看到了谁的形象?他企图满足何种受压抑的欲望?这样一来,我十有八九冲动不起来。我可能已经骑出了巴黎城区。此刻,我沿着塞纳河行进在一条狭窄的马路上,右边是栏杆,左边是低矮的房子,房子歪歪斜斜,远处亮着一盏破旧的路灯。路面泥泞,可人行道上积着白雪。我朝着灰暗的天空微笑。……昔日,我常被自己的呼吸所陶醉,欢乐往往突然涌至心间。……若这样的时刻不复存在,活在世间又有什么必要?这样的时刻还会重现吗?有人邀我穿越大西洋,去发现一个崭新的大陆,可我只知道回答:“我害怕。”到底害怕什么?……在我看来,不要向导、独自冒险、攀登覆盖着滑动粒雪的高山,再自然不过了。……若我真的想重获昔日的自由,那最好还是赶紧回家,连夜给罗米欧回话:同意。
波伏娃
当千百万人不如牛马,挣扎在死亡线上,那人道主义便是一种讽刺,个人主义就是一种卑鄙的行径。人们还怎敢要求获得诸如思想自由,选择自由,言论自由这些高等权利?既然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如意生活,何不干脆放弃?消失在一个大党之中,将自己的意志与巨大的集体意志融为一体,这该是多么安宁,具有多大巨大的力量啊!一旦开口,就以整个地球说话,前途便成了你个人的事业,为此而忍受许多事情,值得。亨利又拔了一介野草。“可尽管如此,我渐渐地又会难以忍受。”他心里想,“真不敢设想从此没有自己的思想,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波伏娃
“你之所以义愤填膺,那是你还相信某些东西。”“不,实说,一开始提出疑,那任何一切都抵挡不住。有许多徳原则,大家都以为是一致公认的:可到底以什么名义?说到底,为什么要自由,又为什么要平等?公正又有什么意义?又为什么要爱别人胜于爱自已呢?一个像我父亲那样一辈子只知道寻求享乐的人,他难道就那么错吗?”朗贝尔忐不安地看了看亨利,“我惹你生气了吧?”不,必须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尤其得有人回答这些问题。”朗贝尔说道,声音愈来愈激动。“他们大谈什么政治,把我们烦死了;可为什么非要这种政治,而不要那种政治?我们需要的首先是一种道,一种生活的艺术。朗贝尔带着几分挑衅瞅了瞅亨利,“这就是你应该赋予我们的,这比帮助迪布伊起草宣言更有意义。”“一种道德,它必须包含一种政治态度。”亨利说,“反言之,政治是活生生的。”
波伏娃
“你之所以义愤填膺,那是你还相信某些东西。”“不,老实说,一旦开始提出疑问,那任何一切都抵挡不住。有许多道德原则,大家都以为是一致公认的:可到底以什么名义?说到底,为什么要自由,又为什么要平等?公正又有什么意义?又为什么要爱别人胜于爱自己呢?一个像我父亲那样一辈子只知道寻求享乐的人,他难道就那么错吗?”朗贝尔忐忑不安地看了看亨利,“我惹你生气了吧?”“不,必须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尤其得有人回答这些问题。”朗贝尔说道,声音愈来愈激动。“他们大谈什么政治,把我们反思了;可为什么非要这种政治,而不要那种政治?我们需要的首先是一种道德,一种生活的艺术。”朗贝尔带着几分挑衅瞅了瞅亨利,“这就是你应该赋予我们的,这比帮助迪布勒伊起草宣言更有意义。”“一种道德,他必须包含一种政治态度。”亨利说,“反言之,政治是活生生的。”“我并不这么认为。”朗贝尔说,“在政治方面,人们关心的只是些并不存在的东西,什么前途啦,集体啦,可真正实实在在的,是现实的时刻,是一个个单个的人。”“可单个的人参与群体的历史。”亨利说。“不幸的是在政治领域,永远不谈个人的历史。”朗贝尔说,“人在共性之中消失,至于个性,谁也不在乎。”
波伏娃
男人往往在女人身上寄托的美好希望:他期望在肉体上占有一个存在,通过用驯顺的自由使自己在自身的自由中获得确认,作为存在达到自我完善。
波伏娃
如果她专心于学习、运动、职业训练,或某种社会政治活动,就不会整天想着男人,对自己的感情或对性冲突的关注,也会小得多。然后,在把自我实现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方面,她仍会面临比年轻男人更多的困难。如我指明的,家庭和社会习俗都不会赞成她在这方面作出努力。而且,她即使选择了独立,也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给男生爱情腾出一块地方。她很可能是在担心,如果完全献身于某项事业,她会错过自己的女人命运。这种感觉往往不会被承认,但它确实存在。它消减了已明确树立的目标,对它加以限制。在任何情况下,职业女性都希望能把职业成功和纯属女性的成就协调起来。这不仅意味着她必须花许多时间打扮自己,更严重的是,它还意味着她的主要兴趣是不一致的。男学者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的同时,还以思想的自由驰骋为快,因此产生最佳的灵感。然而女人的遐想方向完全不同:她要考虑个人的容貌,考虑男人和爱情;她将只给学习和职业留下最低限度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在这些领域里,任何事情都是不必要的,多余的。这并不是一个智能弱、思想无法集中的问题,而宁可说是两种不一致的兴趣很难协调的问题。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们常惊讶的发现,女人一旦找到了丈夫,便能多么轻易的放弃音乐、学习和她的职业。在她的计划中,她明显涉及到自己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以致实现计划也不会给她带来多少利益。一切都在联合起来抑制她的个人野心,巨大的社会压力仍在强迫她通过婚姻谋求社会地位和合法庇护。当然,她也不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她在世界的地位,或者即使想,也是胆怯的。只要社会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平等,还要社会习俗还在批准女人以妻子或主妇的身份从某些男人的特权那里获益,那么,她不劳而获的梦想就会存在下去,就会阻碍她取得自己的成就。
波伏娃
一个世纪以前,女孩子都被禁锢在家中,年轻男孩子需要发泄性欲,却没有女孩子可以做爱,于是他们就发泄在妓女身上。可如今,性爱自由,女性再也不会被禁锢在家里,到底是什么促使一个男人寻找有偿的性服务呢?…凯特·米利特将男性嫖娼解释为一种纯粹的统治的需求,那些内心恐惧和受挫的男人想要在一个女人身上实现完全的支配。一个绝对屈从的身体,给予自己性快感,却不要求自己回报爱情、追求、关心,甚至尊重,对有些男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大大抵消了他们的痛苦和屈辱。
达契娅·马莱伊尼
一个人失败了,就认为他是错误的,这么想不对。力量强大的一方固然暂时赢了,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力量在走向理性和进步。在伊朗,宗教极权主义也胜利了,可这并不表示那些相信自由民主的人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赢家是肆无忌惮地使用权力的人,占有武器的人,公开撒谎并利用各种工具使公众相信这些谎言的人,赢的是专横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失败,因为对自由和正义的需求会在适当的时机重生,专横者必将被制服。
达契娅·马莱伊尼
所有在父权制下出现的神话里,在梦的象征主义、神学和语言中,有两个概念在并行。”艾德丽安・里奇写道,“一个概念认为女人的身体肮脏堕落,是分泌物的大本营,会出血,有损阳气,是身体和道德败坏的源头是地狱的牢笼。另ー方面,作为母亲,女人又被看作恩人,神圣而纯洁,无性生殖,是生命的源泉。这具潜在的母性身体,这具会出血的神秘身体,是她唯一的命运和存在的理由。这两种想法深深植根在女人内心,即使那些看起来最自由,最独立的女性也如此。”
达契娅·马莱伊尼
可假如女权主义从未存在,你的女性朋友们就不会有今日的自由,她们还以为女性很早以前就获得了这些权利。”
达契娅·马莱伊尼
“所有在父权制下出现的神话里,在梦的象征主义、神学和语言中,有两个概念在并行。”艾德丽安·里奇写道,“一个概念认为女人的身体肮脏堕落,是分泌物的大本营,会出血,有损阳气,是身体和道德败坏的源头,是‘地狱的牢笼’。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女人又被看作恩人,神圣而纯洁,无性生殖,是生命的源泉。这具潜在的母性身体,这具会出血的神秘身体,是她唯一的命运和存在的理由。这两种想法深深植根在女人内心,即使那些看起来最自由,最独立的女性也如此。”
达契娅·马莱伊尼
“事实上,所有对女性的教育都是一场阻止她们走向反抗和冒险的密谋。整个社会,从尊敬的父母开始,都在欺骗她。他们虚伪地赞扬爱、献身和自我奉献的崇高价值,进而向她隐瞒了一个事实,即无论情人或丈夫,还是她的孩子,都不愿意接受这些品质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她之所以乐意相信这些谎言,是因为它们在诱使她走容易走的下坡路。这是世人对‘她’所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行。”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写道,“从她幼年开始,在她一生当中,世人都把这种付出当作她的真正使命,以此来损害她,收买她。这种服从,引诱着每一个为自由而焦虑的生存者。”
达契娅·马莱伊尼
一个人的灵气,顾名思义,是一种气体,它因为存在空间的扩大而变稀,它因为别人灵气的存在而变杂,变得不纯粹,变得失去本性。而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就我一个人,自己的灵气弥漫在整个空间里,浓浓的,厚厚的,像开辟鸿蒙一般混沌不清。我在这里,总能享受到一种绝对的孤独,或者说一种残酷的自由,总能体会到在别处从没体会到的东西:实在,或者说,“我”。
冯唐
读书好比吃饭你有吃什么的自由,但是你没有不吃的自由。同理,你有读什么的自由,但你没有不读的自由。不同的书得不同的时候读,对一个人来说,早也不好,晚也不好。你翻得有兴趣,觉得想读下去,就是不早不晚,正可好。
冯唐
在人类内置的基因中,服从是与生俱来的,而自由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在人们的身上发挥作用的新元素。
李善友
为此,人类在知识的获取和传授过程中,通常都是默认未来不会变化,节约大脑的预算空间,从而用较小的能量消耗,维持了生存所必需的认知能力。就像我的老师、自由学者王东岳先生所说的那样,“你必须将上述结论作为有效证明且武断地接受下来,否则,你将陷入永无所知的困境。从本质上讲,知识在一定时空边界内帮助我们得以求存,但它并不能帮助我们得到这个宇宙、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它是根本做不到的”。尽管现阶段的所谓知识并不是真理,但它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足够了,这就叫“求存不求真”。
李善友
群体无意识,我们也可以理解群体无自由意志
李善友
勒庞认为“在群体中,个体不再是原本的那个自己,而变成了不再有独立思想的傀儡”。因为“群体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
李善友
«
1
2
...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
216
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