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如果只有一条实践法则,那么它们就都依赖这一条实践法则。
费希特
如果不考虑演化, 生物学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light of evolution
费奥多西·多布然斯基
提到"标准",很多人对"时间研究"也有误解,如果一项工作规定做10次就做10次,然后取其平均值,我认为这并不是最优的选择,应该取10次之中最短的时间作为标准,之所以使用的时间最短,是因为采用了最正确的工作方法。
大野耐一
如果将生产现场指挥调度好,完全可以实现库存的减少,并且可以把富余的资金入库,这一加一减之间的差异,可能会使公司的利润翻倍。如果公司的获利增加了,纳税额也会随之增加,对国家的贡献也就更大了。
大野耐一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拼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我会告诉他,是为了让资金周转更加轻松。
大野耐一
如果公司的管理高层是销售高手还好,他能够不断的提高公司的利润,生产也会感到轻松。不过,迟早会有销路不畅的一天,资金周转也会随之变得紧张,等到那时再突然要求降低成本就很困难了,因此,还是应该在平时就注意降低生产成本的方法,这是技术工程师以及现场所有人的最重要的任务。
大野耐一
如果将模具外壳做的再大一些,那么零件的规格变大时仍然可以使用,而如果当初只针对专门用途做的很小,零件稍微变化一下就不能再用了,多用性的概念其实非常重要,将这个概念不断的推进、发展,这就是丰田生产方式。
大野耐一
所谓可动率,即机器可以正常运转的比率。如果机器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就表示可动率不高,可动率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稼动率的降低。而稼动率就是在没有工作的时候,不要让机器空转,因为没有一点效率,可以说稼动率是由工作的有无即外界因素来决定的。
大野耐一
那些欠缺改善能力的人可能还会说,如果使用新机器只需要2个作业员来操作,而原来的机器则需要5人,或者说新机器只需要1个人就能工作之内的话,他们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作业改善上面,只是固执的认为只有通过购买新机器才能提高效率、立竿见影,而且还会搬出一些公式的计算结果来说明一定会稳赚不赔,这种思维方式迟早会引发大的问题。
大野耐一
与其汗流浃背的生产120个产品,还不如按客户需求只生产100个产品对公司来讲获利更多,这个观点一直很难被人们接受,不过,如果真的有多生产20%的能力,公司就应该反省是不是人手过多了。
大野耐一
我经常对管理者们说,在下达一个命令或指示的时候,自己必须首先接受,并且管理者们在和下属比智慧的过程中如果输了,就应该爽快的承认。
大野耐一
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回到如何降低成本,如果脱离了这个根本,觉得只要通过引进机器人设备或者自动化实现高性能就好,这就太可笑了。
大野耐一
因为若是已经实现合理化,就不会有半成品;如果只需要一个零件却有两个,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表现。
大野耐一
任何地方都没有实行大野方式的先例,结果究竟会怎样也无从得知,以此,如果试验的结果好,我们就继续,如果结果不好就立即改变。例如早上发出的命令,提出了一些要求,可是到中午去检查的时候,发现结果并不好,这时就应该立即改变,不一定要等到"朝令夕改"。
大野耐一
在刚刚推行大野方式的时候,作业员们很难理解,我那时经常对他们说:"如果你们不听从我的命令,就请到别的地方去工作,总之,你们不必担心改革的成败,所有的风险、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大野耐一
如果看板方式没有在场内做好,是绝对无法要求外部供应商跟着推进的。
大野耐一
到1955年,我一个人支撑着"大野方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有什么失误,我已经做好了用剖腹谢罪独自承担责任的准备。而且,当时阻力很大,因为从高层管理人员到一线的作业人员们对这种新方法都不是很了解,大家更是非常担心公司是否会倒闭,不过我一直坚信,如果不推行这种方式,日本的汽车产业在世界上就不会有立足之地。
大野耐一
限量经营即低成本生产。只生产卖得出去的产品。如果销售量是1万台,我们生产10000台和生产15,000台,哪个成本更低?在现行的财务体制当中,库存也是资产,这会大大影响人们的判断。
大野耐一
错觉降低效率:早期丰田检查工序,作业员批量摆放整齐再检查,一天做5000件必须要加班;如果改为一个一个检查,每个20秒,下班前就能结束。但这种既轻松又高效的方法,作业员却不愿意改变。
大野耐一
如果不是处于丰田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的困境之中,或者说如果没有当时日本经济不景气的社会背景,根本不可能产生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更不可能在全球生产管理界独树一帜。
大野耐一
«
1
2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
700
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