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知识分子
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此时此刻心里很清楚这对于中国的原子核科学事业,以至于中国历史,将意味着什么。前面有道道难关,而只要有一道攻克不下,千军万马都会搁浅。
钱三强
学艺术的人,不管绘画、雕塑、音乐,学不成都可以改行;画家可以画画插图、广告等等,雕塑家不妨改做室内装饰或手工业艺术品。钢琴家提琴家可以收门徒。专搞批评的人倘使低能,就没有别的行业可改,只能一辈子做个蹩脚批评家,或竟受人雇用,专做捧角的啦啦队或者打手。不但如此,各行各业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一朝没有出路,自己一门毫无成就、无法立足时,都可以转业为批评家;于是批评界很容易成为垃圾堆。高明、严肃、有良心、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家所以比真正的艺术家少得多,恐怕就由于这些原因,你以为怎样?
傅雷
近几年来常常想到人在大千世界、星云世界中多么微不足道,因此更感到人自命为万物之灵实在狂妄可笑。但一切外界的事物仍不断对我发生强烈的作用,引起强烈的反应和波动,忧时忧国不能自已;另一时期又觉得转眼之间即可撒手而去,一切于我何有哉!这一类矛盾的心情几乎经常控制了我:主观上并无出世之意,事实上常常浮起虚无幻灭之感。个人对一切感觉都敏锐、强烈,而常常又自笑愚妄。不知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我特殊的气质使然。即使想到你,有些安慰,却也立刻会想到随时有离开你们的可能,你的将来,你的发展,我永远看不见的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我将永远是个谜,正如世界上的一切,人生的一切,到我脱离尘世之时都将成为一个谜——个人消灭了,茫茫宇宙照样进行,个人算得什么呢!
傅雷
我看见一个文风郁郁的江南所培养的才子,我看见一个只有大动荡大乱世才孕育得出来的打不倒的斗士,我看见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当代典型-他的背脊直,他的眼光远,他的胸襟大,他的感情深重而执着,因为他相信,真的相信: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看见的是一个高大光明的人格。
龙应台
知识分子最大的贡献,就是保持异议。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在某种程上仍然认为自己所持的是准政治的对抗立场。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是支持国家的观念重要还是批判更为重要?我的立场是,批判更为重要。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是否定性的传播者。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具有先锋的使命,应该逃离加之于他的法则,实践与制度而追求某种具有可能性的东西,即真正的批判。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说出真理暴露谎言。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从定义上讲是处于对立面的。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必然被看作是边缘化的批判者。
爱弥尔·左拉
知识分子扮演的应该是质疑而不是顾问的角色,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只有一个理由,即他们必须是批判的中心。
爱弥尔·左拉
我所在的知识界每次只要有所行动,就会令我作呕。要是我可以改变信念,我就只写作不出版,或者只限量出版。但是我一直相信一个艺术家不能只为自己写作,他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我非常清楚我是为了别人,为了更宽厚更朴实的受众而写作。但是在这个受众和自己之间,隔着这样一群新闻界的土匪,隔着这样一个社会,他们土里土气,牢骚满腹,枯燥乏味,粗俗下流,又极其复杂,他们被称为知识分子,大概是因为他们和真正的才华及文化之间就只剩下怀旧了。
加缪
我非常清楚我是为了别人,为了更宽厚更朴实的受众而写作。但是在这个受众和自己之间,隔着这样一群新闻界的土匪,隔着这样一个社会,他们土里土气,牢骚满腹,枯燥乏味,粗俗下流,又极其复杂,他们被称为知识分子,大概是因为在他们和真正的才华及文化之间就只剩下怀旧了。
加缪
传统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反思,而是诠释,给出一个秩序,给大家一个世界观。反思是法兰克福学派普及起来的,它本身是很现代的,就是说大家不需要知识分子阐释世界的基本秩序,而是需要对世界秩序做批判性的分析。这确实是因为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实践当中,每个人反思的动机、能力和工具都比较有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一天过完,把任务完成,因为有分工,大家都要线性地往前进。反思的意思是,你要阻止自己,要把自己停住,不要线性地往前冲,想一想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不能用别的方式。这个精神可能是有意思的一点。
项飙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的信条一致,他始终认为“语言和思想是相携而行的”,也如伯林所欣赏的法国知识分子雷蒙·阿隆(Raymond Aron)所言,“对话的社会是人类的关键所在”。
项飙
罗斯福说: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对财富,对金钱本身一点都不排斥,我觉得当一个有钱人挺好的。
吴晓波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毛泽东
一位重要的日本知识分子提出:日本在历史上经历了“这样一种循环:引进外来文化,通过复制和提纯而使那些文化‘本土化’,然后是引进的和有创造性的推动力被耗竭,从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动乱,最终再向外部世界开放”。
萨缪尔·亨廷顿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