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国家
革命的方法,有军事的奋斗,有宣传的奋斗。军事的奋斗,是推翻不良的政府,赶走一般军阀官僚;宣传的奋斗,是改变不良的社会,感化人群。要消灭那一般军阀,军事的奋斗固然是很重要;但是改造国家,还要根本上自人民的心理改造起,所以感化人群的奋斗更是重要。
在广州中国国民党恳亲大会的演说,1923年10月15日
孙中山
党员之于一党,非如国民之于政府,动辄可争平等自由,设一党中人人争平等自由,则举世当无有能自存之党。盖党员之于一党,犹官吏之于国家,官吏为国家之公仆,必须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绝对服从国家,以为人民谋自由平等。惟党亦然,凡人投革命党中,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则当先牺牲一己之自由平等,为国民谋自由平等,故对于党魁则当服从命令,对于国民则当牺牲一己之权利。……是以此次重组革命党,首以服从命令为唯一之要件。
《致陈新政及南洋同志书》(1914年6月15日)
孙中山
从事革命事业,非成功,即成仁,二者而已。成功则造出庄严华丽之国家,共享幸福。不成功,则同拼一死,以殉吾党之光辉主义,亦不失为杀身成仁之志士。虽然均一死也,有泰山、鸿毛之别。若因革命而死、因改造新世界而死,则为死重于泰山,其价值乃无量之价值,其光荣乃无上之光荣,惟诸君图之!
〈军人精神教育〉,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
中国,由于它的人民性格勤劳和驯良,是全世界最适宜建立共和政体的国家。在短期间内,它将跻身于世界上文明和爱好自由国家的行列。
——《我的回忆》(1911年11月中旬)
孙中山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孙中山
实现社会革命可能是很困难的,但革命成为事实的时候是迫近了。我们并不想揣测革命的实现会对国家带来多少激烈的手段和危险。
——在南京中国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演说,1912年4月1日
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图工商业的发达,一面是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
《要图工人经济生活的安全幸福》,1919年6月
孙中山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秋冬间)
孙中山
党之用意,彼此助政治之发达,两党互相进退。得国民赞成多数者为在位党,起而掌握政治之权;国民赞成少数者为在野党,居于监督之地位,研究政治之适当与否。凡一党秉政,不能事事皆臻完善,必有在野党从旁观察,以监督举动,可以随时指明。……盖一党之精神才力,必有缺乏之时,而世界状态,变迁无常,不能以一种政策永久不变,必须两党在位,在野互相替代,国家之政治方能日有进步。
——《在东京留日三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13年3月1日)
孙中山
乃天不弃此优秀众大之民族!其始也,得欧风美雨之吹沐;其继也,得东邻维新之唤起;其终也,得革命风潮之震荡。遂一举而推覆异族之专制,光复祖宗之故业,又能循世界进化之潮流,而创立中华民国。……以此世界至大至优之民族,而造一世界至进步、至庄严、至富强、至安乐之国家!
——《民权初步》序
孙中山
今日我们讲民族主义,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底民族主义。彼满洲之附日,蒙古之附俄,西藏之附英,即无自卫能力底表征。然提撕振拔他们,仍赖我们汉族。兄弟现在想得一个调和的方法,即拿汉族来做个中心,使之同化于我。仿美利坚民族底规模,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组成一个完全底民族国家,与美国同为东西半球二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孙中山
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924年8月10日)
孙中山
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法国的自由和我们的民族主义相同,因为民族主义是提倡国家自由的。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此外还有博爱的口号,这个名词的原文是‘兄弟’的意思,和中国‘同胞’两个字是一样解法,普通译成博爱,当中的道理,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因为我们的民生主义是图四万万人幸福的,为四万万人谋幸福就是博爱。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二讲》(1924年3月16日)
孙中山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的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的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三项主义的意思,是要把全国的主权都放在本族人民手内,一国的政令都是由人民所出,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这三项意思,便可用民有民治民享六个字包括起来。
1923年对广州国民党员的演说
孙中山
中华民国的国家与前清的国家不同,共和国体与专制国体不同。中华民国的国家是吾四万万同胞的国家,前清的国家是满洲一人的国家;共和国体荣辱是吾同胞荣辱,专制政体荣辱是君主一个人的荣辱。
——《在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的演说》(1912年9月20日)
孙中山
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作好准备。他们希望改变政治和社会处境,以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可悲的生活状况。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座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人民已为驱除鞑虏作好准备,一旦革命势力在华南取得立足点,他们就会闻风响应。……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
——〈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与伦敦《滨海杂志》记者谈话,1911年11月
孙中山
一个新的、开明而进步的政府必定要取代旧政府。当这一目标实现以后,中国将不仅能使自己摆脱困境,而且还有可能解救其他国家,维护其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人中间,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大不乏人,我们相信,他们必能承担组织一个新政府的重任,为了把旧的中国君主政权改变为共和政体,思虑精到的计划早已制订出来了。
——与伦敦《滨海杂志》记者谈话,1911年11月
孙中山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家复兴,将是全人类的福音。
——《致鲁赛尔函》(1906年11月8日)
孙中山
远观历代,横览九洲,人才之盛衰,风俗之淳靡,实关教他〈化〉。教之有道,则人才济济,风俗丕丕,而国以强;否则返(反)此。呜呼!今天下之失教亦已久矣,古之庠序无闻焉,综人数而核之,不识丁者十有七八,妇女识字者百中无一。此人才〈安得〉不乏,风俗安得不颓,国家安得不弱?
——《致郑藻如书》(1890年)
孙中山
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运命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
——序,姚伯麟《战后太平洋问题》,1919年9月
孙中山
«
1
2
...
33
34
35
36
37
38
39
...
109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