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时间
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
村上春树
世上有可以挽回的和不可挽回的事,而时间经过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事
村上春树
人生很是奇妙,有时候自己觉得璀璨夺目,无与伦比的东西,甚至不惜抛弃一切也要得到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或者稍微换个角度再看一下,便觉得它们完全失去了光彩。
村上春树
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
村上春树
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肯定会为之作证。
村上春树
秋天是令人心情怡然的美的天使,可惜她的逗留时间过于短暂,而其动身启程又过于猝然。
村上春树
一个物体,在一个时间点,只能存在于一个场所,这已由爱因斯坦证明。现实始终是冷澈的,始终是孤独的。
村上春树
真的,据说,很晚才开始说话的人绝对不如其他人说话那么清楚。但是,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并不是因为他们说话说得迟。恰恰相反,他们说话说得迟是因为他们说话犹犹豫豫。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他们这么晚才开始说话呢?难道是他们需要说话的时候较少吗?还是大人鼓励他们说话较少?恰恰相反,人们一发现孩子说话说得迟,就会焦虑不安,并开始强求他们开始说话,而且要他们比较早就能清晰表达的孩子说得还要多。这种错误的热情反而卓有成效地让孩子的言语变得混乱。如果不那么着急,他们将会有充分的时间练习说话,让他们的言谈变得更加完美。
卢梭
恐惧、焦虑以及药物啊?又有多少人本来是可以不生病,单靠时间就能治愈的啊?也许有人会告诉我,动物是按照本性顺其自然地在生活,不像我们这样容易生病。很好,这种生活方式正是我打算教给我的学生爱弥儿的。如果以同样的方式生活,他应该会因此而受益匪浅。
卢梭
医学在我们这里是上流社会的事,它也得是这样。它是那群闲得没事干的人的一种消遣。他们不知道怎么打发他们的时间,于是就把它们消磨在如何好好照顾自己上来。如果他们不巧偏偏生成了一个老是不死的人,那他们就是最悲惨的人了,因为不会丧失的生命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必须让医生去威胁他们,奉承他们,给予他们能享受到的唯一乐趣——不死的乐趣。
卢梭
自我证明,并得到确认之后,再对孩子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教育。让自然先代为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你再介入其中,接替自然的工作,以免你扰乱了自然教育的做法。你说你知道时间何其宝贵,害怕浪费时间。但是你没有认识到,错误地使用时间,相比什么都不做,是对时间更大的一种浪费。
卢梭
最强壮和寿命最长的人所奉行的养生法。如果普遍的观察告诉我们,医学既不能增进健康,也不能延长寿命,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这门无用的艺术比无用本身更糟糕,因为它在这个纯粹是失败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我们应该把花在保命而不是利用生命上的时间从我们的生命中扣除,不仅如此,如果这个时间被用来折磨我们自己,那它比浪费时间还要糟糕。这种时间让糟糕的事情更糟糕,为了公平起见,应该把相应的时间份额从我们的余生中扣除。相比在医生手中受苦受难地挨过三十年的人,一个人活了十年从没看过医生,对他自己和别人来说,活得时间更多一些。这两种生活方式我都测试过,所以,我认为我比大多数人更有权利得出我自己的这些结论。
卢梭
我希望的是要么我自己一个人养育他,要么我就一点儿都不管。英国教育家洛克,那个睿智的人,他将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致力于研究医学,强烈地建议我们,不要为了预防疾病或因为一点点小病就给孩子吃药。我则更进一步,并在此宣布,因为我从没为自己请过一个医生,所以我绝对不会为爱弥儿请医生,除非他的生命很明显地出现了危险。到那个时候,医生除了杀死他,不会对他产生更糟糕的伤害。
卢梭
不可分离,他们应该认定要和对方同呼吸共命运。一旦他们认识到分开的时间,会将他们变得形同陌路的时间日渐逼近,他们当时当地就会变成陌生人。每个人都会设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两个人都会忙着想他们再也不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那样他们也只是违心地仍然待在一起。学生会把他的家庭教师看作童年时的一个符号和讨厌的人,而家庭教师则会把他的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能摆脱掉才好。他们俩都盼望着他们分开的时间早早到来,因为他们之间绝对没有真心实意的感情,一个心不在焉,另一个不知恭顺。
卢梭
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受到襁褓的束缚,也没有身体不好,也不缺少任何东西,却一直不停地哭很长时间,那只不过是习惯或性格倔强的结果。这样的眼泪不再是自然的杰作,而是照料那个孩子的人一手造成的,她没能忍住这种长时间大哭的烦扰而去哄了那个孩子,这样却让他以后哭的时间增加了。她没有想到,虽然她今天让那个孩子安静了下来,却是在教他明天哭得更大声。
卢梭
如果我们可以这么说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强大得足以让他周围的一切活跃起来。不管是创造东西还是破坏东西,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他所寻求的就是改变,而所有的改变都需要行动。如果他看起来更加倾向于破坏东西,那只是因为创造东西需要花时间,而破坏东西则几乎不费什么时间,因此,破坏性的工作更加符合孩子急不可耐的性情。
卢梭
如果过早地硬要孩子说话,他们就没有时间学习正确地发音,也没有时间理解大人让他们说的那些话。然而,如果任由他们自己去发展,他们首先会练习最简单的音节,然后在这些音节的基础上逐步加上他们的手势表达的含义,在学习你教的词语之前,他们会教给你他们自己的词语。这样一来,直到明白了你教的那些词语是什么意思,他们才会学着用它们。因为不慌不忙地用你教的那些词语,他们一开始会仔细观察你使用它们是用于何种意义,当他们确信自己明白了那些词语的意思时,就会采用它们。
卢梭
谨慎、节俭和吝啬的老人宁愿舍弃今天的生活必需品,也不愿在一百年之后缺少那些东西的时候,这种愚蠢就会更加致命。因此,我们抓住一切,我们紧握住一切不放。我们担心时间、地点、人、事情,现在的和将来的一切。我们的自
卢梭
那些温文尔雅的母亲摆脱了她们的宝宝,就欢天喜地地到闹市区去追求自己的快乐了。她们可曾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农村正受着怎样的待遇?如果乳母确实很忙,那个孩子就会像一捆破布一样被挂在钉子上,当乳母不急不慢地去做她们的事情时,那个孩子就像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待在那里。所有处于这种情况中的孩子被发现时小脸都是青紫的。他们的胸部被绑带包得紧紧的,这样阻碍了血液循环,血最后都涌到了头部。医生认为这些可怜的小患者之所以非常安静,是因为他们没有力气哭了。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能活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一定不会活很久。我想,这一点就是襁褓的主要优势吧。
卢梭
假设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人的高度和体力,假设他一进入人生就发育完全了,像从朱庇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帕拉斯(Pallas)一样。这样一个既是孩子又是大人的人将会是个十足的傻子,一个机器人,一个不会活动且几乎没有感觉的雕像。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人都认不出,他不能把眼睛转向他想看的东西。他不仅感知不到外部的物体,甚至无法通过几种感觉器官觉察到自己的感觉。他的眼睛不能辨别颜色,他的耳朵不能辨别声音,他的身体接触到身边的身体也感觉不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身体。只有他的手触摸到的东西才会进入他的大脑里。他所有的感觉只会汇合在一个地方,它们只是存在于常见的“感觉器官”中。他可能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我”的概念。他会把他所有的感觉都归属于这个观念,而这个观念,更确切地说,这个感觉,就是他唯一比一般孩子拥有的多一些的东西。这个人一生下来就发育完全了,但也不会用双脚站立。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保持平衡,或许他甚至都不会试着去站立,你会看到那个高大而强壮的躯体就像一块石头似的被留在一个地方,或者像一只小狗一样在地上匍匐爬行。
卢梭
«
1
2
...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
363
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