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因为
为什么会有正常化偏误呢?因为思维惯性。平时日子一直都是这样过,我们就假定日子永远都这样过。哪怕看到不正常的事儿,心里也总想给它一个正常化的解释。全局思维其实就是“无我”和“上帝视角”。这才是破解正常化偏误的关键。
万维钢
团队越大,每个人的贡献就越接近于整体的平均值。所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非常能干的人待在大公司里可能对他本人是一件很糟的事情,因为他的表现被其他不能干的人拖累了。
保罗·格雷厄姆
有一个办法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可放大性,那就是看失败的可能性。因为收入和风险是对称的,所以如果有巨大的获利可能,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失败可能。如果你有一个令你感到安全的工作,你是不会致富的,因为没有危险,就几乎等于没有可放大性。
保罗·格雷厄姆
做出伟大产品的公司,自我评价往往以“批评”和“自嘲”为主,而不是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我认识的杰出成就人士都认为自己做得不好,之所以能成功只是因为其他人做得更差。
保罗·格雷厄姆
智力越高的人,越愿意去思考那些惊世骇俗的思想观点。这不仅仅因为聪明人本身很积极地寻找传统观念的漏洞,还因为传统观念对他们的束缚力很小,很容易摆脱。
保罗·格雷厄姆
无论是产品还是个人,品牌都是一门艺术和科学。一方面,品牌吸引着你的逻辑,使你会理性地去思考它们,所以,这就是科学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品牌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品牌可以引发你的情绪,使你对它们产生感觉。
布伦达·本斯
作家约翰·路德·朗(John Luther Long):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因为你无法什么都亲身经历一次。
布伦达·本斯
英国刑法学家詹姆士·斯蒂芬在《自由·平等·博爱》一书中所说的话:在任何情况下,立法都要适应一国当时的道德水准。如果社会没有毫不含糊地普遍谴责某事,那么你不可能对它进行惩罚,不然必会“引起严重的虚伪和公愤”。公正的法律惩罚必须取得在道德上占压倒优势的多数的支持,因为“法律不可能比它的民族更优秀,尽管它能够随着标准的提升而日趋严谨”。
罗翔
“口袋罪”很容易成为学界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它与法治所追求的对公权力的约束有冲突。对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对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如果法律规定模糊不清,那么公权力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
罗翔
正如尼采所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所以法治从不对权力报以良善的假设,因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腐败。相比于犯罪,不受约束的公权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罗翔
马丁·路德·金有一段话我引用过多次: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
罗翔
我们对知识的重要性判断,应该以人生为坐标,而不是单纯的考场。那些最重要的技能配备,因为不考试,往往被学校教育就这么忽略了,但你,不应该忽略。
熊浩
我们建议大家在探讨利益时,询问开放式的问题,而非封闭性的问题,这是因为:第一,询问封闭式的问题,只能获得有限的信息。第二,很多封闭式的问题,包含着傲慢,即言说者在询问时已经加入了自己的预判,提问不是为了知道,而是确认自己既有的判断。
熊浩
我希望大家重新好好认识这四个字,因为现在一般人都反对明哲保身,“你只顾你自己而已,你不顾别人,不顾大家”。这样理解是不对的,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保不住,又有什么能力去保别人呢?
曾仕强
“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的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因为说服里面包含有强制性的东西,那它就一定是会反弹的。所以我不用“说服力”,也不主张用“影响力”,我喜欢用“参考力”。
曾仕强
二人打赌十元钱,猜孔明和诸葛亮是不是一人。那么尽管猜是两个人好了。因为我们只花十元,便可让他糊涂一辈子。呵呵。
郭德纲
主流相声界并不是因为失败了而烦恼,而是因为失败后找不到借口而烦恼。
郭德纲
《圣经》中的亚伯拉罕(Abraham),在盛行偶像崇拜的土地上,认为知识就是超越你眼前所见而“看”到的东西。雅典人认为知识就是真实的观点,是因为正当的理由而为人们所信服的。笛卡尔(Descartes)认为,知识是你在任何可想象的环境中都不会怀疑的事物。科学家们认为知识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反复的实验能够使我们确信它。我们从来就不缺乏对知识的定义。但同时我们也从没有达成一个整体的一致意见。然而知识所具备的一些恒久的特点贯穿了整个西方历史。首先,知识是信条的子集。我们相信很多事物,但是它们中仅有一部分是知识。第二,知识是由我们有理由去相信的信条而构成的。不管那是因为我们通过实验确信,通过逻辑证明或是上帝揭示给我们的。第三,知识由大量的真理构成,这些真理结合在一起反映了世界的真实本质。
戴维·温伯格
我们永远不可能变成自己应该成为的那种世界公民。这是因为,你生活在当地。没有了这种当地性,我们就失去了理解自己身边的世界、或者当地所深深嵌入的这个世界的立足点。
戴维·温伯格
当决策力遍布整个网络时,地方性知识也能得到更多地应用。当然,这里面也要讲究平衡,因为你不会希望地方领导者做出有违大局的决定。这也是那些协作性网络常常采取自治模块(autonomous module)结构的原因(正如Linux和Debian):本地专长能够发挥更多作用,同时就整体而言风险也会更小。
戴维·温伯格
«
1
2
...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
663
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