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人类
人类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而人如果对此越执着,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
瓦尔·赫拉利
人类大部分观点的塑造,都是通过群体思维,而非个人理性。我们之所以会坚持这些观点,是因为对群体的忠诚。
瓦尔·赫拉利
根据佛教的说法,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所以人类也不用去创造任何意义。
瓦尔·赫拉利
任何事物只要限制了人类自由地去感受、思考、渴望和发明的能力,就会限制宇宙的意义。所以,最高的理想就是有摆脱这些限制的自由。
瓦尔·赫拉利
人类很少能认清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就是一直待在如同回声室的同温层里,往来的都是思想相近的朋友,接收的都是肯定自己意见的新闻信息,各种信念只是不断增强,鲜少遭到挑战。
瓦尔·赫拉利
人类为了理解和判断,有下列4种常用的方法。第一是缩小问题规模;第二是把重点集中在某个感人的故事,用它来代表整个冲突事件;第三种方法是编出各种阴谋论;第四种,也是最后一种方法,则是创造出一套教条,全然相信某种号称全知的理论、机构或领导,接着便无条件地跟随。
瓦尔·赫拉利
一心认为战争不可能发生也过于天真。即便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场灾难,也没有任何神祇或自然法则足以阻止人类的愚蠢行径。
瓦尔·赫拉利
人类很少真的自己思考,而是以群体为单位来思考。英语谚语有云:要养活一个孩子,得靠全部落的共同努力。要发明工具、解决冲突或治愈疾病,也是一样的道理。
瓦尔·赫拉利
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
瓦尔·赫拉利
我们绝不能低估人类的愚蠢,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集体层面,人类常常做出自我毁灭的举动。
瓦尔·赫拉利
过去几十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平静的时代。早期农业社会,因人类暴力而死的人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15%,在20世纪约占5%,而在今天只占1%。
瓦尔·赫拉利
古代的狩猎采集部落已经比后来的所有人类社会都更加平等,原因在于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财产。毕竟,得先有财产,才需要担心占有不均的问题。
瓦尔·赫拉利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从理论上讲,人人都能参与这场以“人类未来”为主题的辩论并发表高见,但想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并不容易。
瓦尔·赫拉利
对人类这个物种来说,喜欢权力过于真相。
瓦尔·赫拉利
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单越好。
瓦尔·赫拉利
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渐进的、增量的、无预定方向的、自然发生的,并受种种竞争理念自然选择的推动。对出乎意料的变化,人类往往是承受者而非肇事者。
马特·里德利
人类很容易变得迷信。我们毫不犹豫地把无生命的物体视为“主体”,我们相信水晶有治病的神力,老房子里有鬼,有些人能施展巫术,有些食物有着神奇的保健特点,以及有人在“看着”我们。
马特·里德利
迷信很容易唤起,不光是在人身上。心理学家斯金纳把鸽子关进有机器定期喂食的笼子里。他观察到,一些鸽子似乎确信,自己在食物出现之前做的事情,是食物出现的原因所在。因此,鸽子会重复这些习惯。一只鸟逆时针地转身。另一只鸟把头塞进角落。第三只狠命摇晃脑袋。斯金纳认为,实验“可以说是展示了一种迷信”,并估计人类行为里也存在很多类似的事情。
马特·里德利
所有的神祇和迷信,都源自人类的意识,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们会经历特点鲜明但并无规划的转变。这也就是说,哪怕是人类文化中最自上而下的特征,其实也是由下自上、自然产生的现象。
马特·里德利
大卫·休谟以及稍晚些时候的亚当·斯密为它扫去灰尘,向全世界展示:道德是一种自发的现象。休谟意识到,如果人们善待彼此,对社会是有益的,所以,他认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是理性算计,而非道德规定。斯密更进一步,认为道德来自人类本性的一个独有特点——同理心未经计划,也无人指使。
马特·里德利
«
1
2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
286
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