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路
钱锺书 《围城》:“时间已经遗忘了这条路途。”
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很快就隔开很远了,尽管他们相距只有十来里路,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是在两个世界了。
路遥
但这一切是毫无办法的。严峻的生活把他赶上了这条尘土飞扬的路。
路遥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路遥
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
余华
读书最好带着问题去读。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或困惑,如自己的成长路径、原生家庭、社会关系等。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那份豁然。
梁永安
成为出色的人的必经之路是无休止地反复做同样的事,且痴心不改。你必须爱上厌倦。
詹姆斯•克利尔
工程师在外要学习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钱,不要贪图用户提供的各种优越条件,以损害了公司在客户中的形象。公司给大家提供了各种补助,就是为了帮助在外工程师的日常生活,不要贪。
任正非内部讲话稿
任正非
从看清自己到欣赏自己,从欣赏自己到用好自己,从用好自己再到自我实现,每一段都是长期功课。在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这件事上,我们有一生的路要走。
李松蔚
多条路不一定是逃避,认定“只有一条路”,也有可能是一种逃避。
李松蔚
最有用的办法往往是靠自己找到的,只是很多人并没有真的在找——即使身陷痛苦,他们也总是在徒劳无功的老路上打转。
李松蔚
为什么那些伟大的品牌没有成长?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创始人老了。第一,他没有与时俱进,以前的三板斧不好使了。销售主要靠渠道,产品主要靠复制,品牌主要靠广告。第二,对产品的创新和迭代不够迅速。都是抄人家的,全部是同质化。第三,对80后、90后主力的消费群洞察不够。品牌都是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都是套路,没有细分,没有独特的东西。第四,大公司的问题。官僚主义、员工的成就感不强、凝聚力不够。第五,创始人特别强势,一人说了算。团队善于执行,下面的人没有什么创新动力,不善于思考和创新。所以,老板一定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天天进步。
徐新
条条大道通罗马,最关键还是要看学习速度,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创始人学习速度这个是致胜的核心一点。你看亚马逊的贝佐斯,年龄也不小52岁了,天天都在学习进步:他带了一个小分队研究线下店,向Costco学习推出会员Prime(亚马逊的Prime服务计划是一项方便注册会员购物的增值计划),解决了长期不盈利的问题。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时来了一个神秘的人,坐在下面拿个小本儿使劲记,回去就开始做服装,那个人就是贝佐斯。
徐新
如果今天我在地狱的话,就不会再往下跌了。我这样安慰自己;将来不管往哪里走,都是通往天堂的路。
徐新
一般的咨询机构的套路是这样的,先把他们的经济学家拉出来溜两圈,讲一些大的宏观格局,然后自上而下地分析,我们觉得那些都是胡扯。我们在决定买不买一家公司时,从来不把我们对宏观问题的感觉作为依据。我们不看关于利率或公司盈利的预测,看了没用。
巴菲特
该创业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鼓励……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你是真的有想法,真的有必要,还有就是走投无路的时候,有时候也是创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我们当年就是走投无路。创业并不容易,你不要只看到有些人的成功,成功率非常低。有想法,有条件,就去做。你如果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就要小心。
谈创业
段永平
通过走企业级的路线,可以把模型做小、做专,把模型的成本从原子弹变成茶叶蛋,让中小企业也用得起,实现真正的科技平权。
周鸿祎
AI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只有一条路,美国的发展也不是只有Open AI一条路。
周鸿祎
C轮要做的两件事:1.扩张。再拿一笔大钱,扩展20多个城市以上,所以创业一定要把握好这个节奏,当然这是正常情况下的创业节奏,如果碰到资本泡沫,这条路还是必须走下去。
朱啸虎
我发现那些真正有潜质的项目,却往往因为另辟蹊径让大多数人看不出门路。比如说去哪儿,CC(庄辰超)真的是找遍了市面上的所有投资机构,可是没人相信在百度和携程之间还能再出一个平台。没有人投他,我们是他唯一的一个TS。 4风口意味着规律 很多人都说我愿意赌风口,其实真正的风口往往是规律。背后往往有行业发展的逻辑作为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20%的渗透率。中国二线的互联网公司,赶集、58、去哪儿都是05年06年成立的,为什么05年06年有这么多诞生?也很简单,任何一个市场用户渗透率到20%以后就开始起来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事半功倍。今天AR、VR也是一样,对VC来讲,我们看到渗透率是到15%以后可以开始投,10%以上可以关注。对创业者来说至少到5%到10%创业才有机会。
朱啸虎
首先要研究一下这个风口的关键在哪里,然后看哪个团队在这个方面最有优势。映客也是一样,映客是我们去年10月份投的,今年春节以后上线的直播平台基本都没戏。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创业真的非常难,就3-6个月时间,如果在这3-6个月时间里面你真的抓住机会了,就起来。没起来,就起不来了。再比如单车共享,现在ofo拿到融资以后,后面虽然还有很多人想追赶,但是几乎很困难。今天投资人也非常抱团,尽可能的集中精力。第三、第四名可能没人愿意投,甚至在第一、二名融资的时候都会相互阻击,所以你千万一定要抓住这时间窗口,尽快上线、尽快聚焦。 3真正有潜力的项目,大多数人看不出门路 对于创业者来说,融资太容易的往往不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其商业模式也是非常简单易懂的,无论是操作难度还是复制难度。所以我也希望你能够去思考:创业的模式是否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不是有其他对手从想象不到的角度打过来?
朱啸虎
«
1
2
...
81
82
83
84
85
86
87
...
370
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