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父母
孩子如果干涉,企图要为父母承担他们的命运,这对父母是一大不幸。孩子是不能阻止父母的,但他们却可以得到父母的祝福。
伯特·海灵格
爱的序位的意思是:父母给出怎样的生命,孩子就应该接受怎样的生命,全部地接受;同时孩子能够赞同他的父母如他们所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愿望,也没有对抗或恐惧。
伯特·海灵格
这种接受是一种谦卑的行为。它意味着赞同经由父母来到我面前的生命和命运;赞同因此为我设置的界限,赞同赠予我的机会,赞同家族的命运、家族的过错、家族的沉重和轻快以及无论什么之中的各种纠缠。
伯特·海灵格
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对父母说:“我已经获得了很多,足够了。我带着它过我的生活。”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满足和富足的。而他会加一句:“剩下的我自己来。”这也是一句很美的话。它让人独立。
伯特·海灵格
孩子对父母说:“现在我给你们安宁。”然后他从他父母那里脱离出来,但是他还保持和父母的关系,同时父母也保持与孩子的关系。
伯特·海灵格
但如果孩子对父母说:“你们还要给我更多”,那么父母的心门就关上了。他们不再愿意给予孩子、付出那么多,因为他提出要求。而孩子也一样,哪怕获得些什么,他也接受不了。通常他的要求会慢慢失去效力。
伯特·海灵格
当父母被孩子接受,看到孩子眼睛里闪耀的光芒,当他们听到孩子说:“很高兴你生了我”这样的话时,都会觉得深深的满足。当孩子接受了现实中的父母时,孩子才能获得平静。
伯特·海灵格
就算孩子曾经被父母伤害过,孩子仍然可以说:“是的,你们是我的父母,你们的一切也是我的一切。我承认你们是我的父母,并接受你们生下我这一事实。我接受你们给我的好处,我相信你们已经尽自己所能,用你们认为最合适的方式对待我。”
伯特·海灵格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要服从家庭里的序位,就是要求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不平等——父母付出,孩子接受。我们把我们从父母那里接受到的多的部分,再传递给我们自己的孩子。这样,爱就能够通过一代又一代地,自然地流淌下来。
伯特·海灵格
如果你把家族看成一个整体,你会看见常常是父母之间有问题,孩子只不过是应召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
伯特·海灵格
当一个孩子抱怨父母,那么这个孩子就不能和父母分开。这样的抱怨让孩子和父母绑在一起,并且孩子什么也接受不到。孩子们通过接受父母,来和父母分开。
伯特·海灵格
当人们找到走向父母的路,对父母敞开时,核心问题就解决了。
伯特·海灵格
“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他们的父母也都是美好的”这个观点可能令人感到迷惑,这涉及非常深远的维度。因为这同时也是在说我们曾经是美好的孩子,我们现在仍然美好。这也是在说我们的父母也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曾经是孩子,他们曾经是美好的孩子,现在作为父母,也依然美好。除了肤浅的谈论,我想说点关于这句话的背景。当我们说:“但是孩子做了那样的事情,父母做了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时,他们是做了,是的。但是为什么呢?那是出于爱。
伯特·海灵格
爱你的孩子,从爱你的伴侣开始!夫妻俩亲密地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夫妻是人生伴侣,是共命运者。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当你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时,孩子就自然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伯特·海灵格
被领养的孩子体验到孩子是借由亲生父母之间的这份爱而获得了生命。无论发生过什么,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并为此付出代价,生命是无价的。即使将孩子永远的送给了别人,孩子要对这个部分感恩,对牵动影响父母的力量说:是的,谢谢你。当孩子可以带着爱接纳亲生父母时,也可以从这个牵连纠葛中走出来了。
伯特·海灵格
被送养的孩子,自己需要做一个道别,有两个关键因素在这个道别中起作用:首先,孩子必须全然的接受亲生父母所能给予的一切,其次,必须彻底放弃想要索求更多的希望。
伯特·海灵格
当成人的需求未被满足时,向伴侣求助或求助于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合适的。当他们求助于自己的孩子,以期得到安慰和安心时,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颠倒了。孩子们觉得对自己的父母有责任,父母期望自己孩子的行为就像成人伴侣一样,当家庭陷入这种模式时,每一个人都将痛苦不堪。家庭中的孩子呈现出过分的、不适当的重要性时,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父母的情绪需求,填补他们的空虚。
伯特·海灵格
当父母被他们的孩子接受时,当他们看到闪现在孩子眼里的光芒时,当他们听到“很高兴你生了我”这样令人愉悦的话语时,都会得到深深的满足。
伯特·海灵格
当父母对孩子说,“你为我”。这句话就是父母把孩子放在自己前面了。孩子回答说“我为你”,这个孩子就把自己放在高于父母的位置。这会导致失败和疾病。
伯特·海灵格
当父母受苦时,孩子们会无意识地渴望自己能和父母同样受苦。他们之间连结的爱如此之深,以至于让他们变得盲目,抗拒不了诱惑,力图通过接受父母的痛苦来照顾自己的父母。孩子用盲目的爱保护着他们和父母之间的连结,试图付出给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从父母那里接受。这些孩子把付出和接受的动力走向颠倒了,因而在不知不觉中让痛苦持续了下来。
伯特·海灵格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