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城市
人类的创新多来自城市:城市越大,创新就越多。这一现象的原因很清楚,至少轮廓分明。人类通过对概念的组合和重新组合来进行创新,网络越大越密集,冒出来的创新就越多。
马特·里德利
城市首次出现在青铜时代,人借助驮畜和船只,把足够多的食物运送到比村庄更大的定居点。到铁器时代,有轮大车和帆船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城市也变得更大。等马拉公共运输车和蒸汽火车出现后,人们有了更大的通勤范围,城市向外蔓延。等到轿车、卡车载着数量更多的人前往更大的城市地区,城市迅速扩张。接着,它们开始从生产中心变为消费中心。
马特·里德利
我们的习惯、制度、语言甚至城市,都在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机制竟然惊人地符合达尔文主义:它是渐进的、无指向的、突变的、不可阻挡的、组合的、有选择性的,在某些模糊的意义上,也是进步的。
马特·里德利
火器在公元1543年到达日本,当时有两个葡萄牙人携带火绳枪(原始的枪)乘坐一艘中国货船抵达。日本人对这种新式武器印象很深,于是就开始在本地制造,从而大大地改进了枪支制造技术。到公元1600年已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拥有更多更好的枪支。但也有一些因素不利于日本接受火器,这个国家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武士阶层,对他们来说,刀是他们这个阶层的象征,也是艺术品(同时也是征服下层阶级的工具)。日本的战争以前都是使刀的武士之间面对面的个人搏斗,他们站在空地上,说几句老一套的话,然后以能体面地进行战斗而自豪。如果碰上农民出身的士兵手持枪支乒乒乓乓乱放一气,这种行为就是白送性命。而且,枪是外国的发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鄙视,就像1600年后其他一些事物在日本受到鄙视一样。由武士控制的政府开始只允许几个城市生产枪支,然后又规定生产枪支需要获得政府的特许,再后来把许可证只发给为政府生产的枪支,最后又减少了政府对枪支的定货,直到日本又一次几乎没有实际可用的枪支。
贾雷德·戴蒙德
人类历史的主要事实之一,是西南亚的那个叫做新月沃地的地区在人类发展早期的重要性。那个地区似乎是包括城市、文字、帝国以及我们所说的文明在内的一连串新情况发生的地方。而所有这些新情况之所以发生,都是由于有了稠密的人口,有了剩余粮食的贮存,以及可以养活不从事农业的专门人材,凡此种种之所以可能又都是由于出现了以作物栽培和牲口饲养为形式的粮食生产。
贾雷德·戴蒙德
外卖咖啡等消耗品,也不会如同买卖的东西一般显示在GDP上。负面事件(例如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一个城市大规模重建,这使得GDP在短期内看起来是增长的,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其实是明显降低的。
蒂莫西·泰勒
当伤亡人数达到数以万计、难民人数达到几十万人,贝鲁特、格罗兹尼、武科瓦尔等城市变成一片废墟,人们高喊着“疯狂啊,疯狂,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之时,双方的激进分子就不再能够煽动起公众的狂怒,停歇了几年的无成效的谈判会开始恢复,温和派会重新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最终会达成停止残杀的某种协议。
萨缪尔·亨廷顿
城市化,社会动员,识字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通信和媒体应用的加强,与西方和其他文化的相互作用的扩大。这些发展破坏了传统的乡村和氏族纽带,造成了异化和认同危机。
萨缪尔·亨廷顿
20世纪后半叶席卷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认同和权力体系长期存在的根源瓦解了。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从事新的工作或没有工作。他们与大批陌生人相互作用,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他们需要新认同根源、新形式的稳定社会以及一套新的道德规范来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不论是主流的宗教还是原教旨主义的宗教,都满足了这些需要。
萨缪尔·亨廷顿
奥黛丽·赫本说:"我游历过很多城市,能够说各有千秋——但是我最爱的,仍然是:罗马"。罗马是一座历尽沧桑的古城,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时时*着我们对历史与现实的种种认知。
奥黛丽·赫本
生活在大城市,从事着永远赶时间的职业,在高频率运转中人往往考虑不周,只顾及眼前事情的完成。我很向往那种慢节奏的生活,有更多时间让这一切从容进行。
梁羽生
如果没有爱上一个人,就试着爱上一座城,于是,我开始辗转于很多座城市,寻找我爱的人,寻找我爱的城……。
沈从文
可以这个城市却像是一大片无底的流沙,每一颗沙粒都在不停地巨变,今天还沉在上面,明天又沉入污泥秽土里。
欧·亨利
要清理你的城市,先扫清你家的门口。
凯文·凯利
你住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对你的幸福感的影响超过任何其他因素。住在哪里是你生活中少数几个可以选择和改变的事情之一。
凯文·凯利
当这种执着和热爱成为一种习惯,在哪个城市并不重要,就像你爱上了一个人,生活了10年之后,不仅有感情,还包含很多醇厚的东西!
董卿
台北的天职是加速造就历史,不是保持现蹟。喜好究讲历史之人,当最能赏识这个城市。且看它供给书文、谈说、相片等等之物迟早多于我人眼睛当下见著的每日流转景态。
舒国治
而这个城市所有的声音都在告诉你,这标准多么高,高了还要高,你根本无法控制。
王安忆
我睁开眼睛就看见的这个城市,其实就只是一个长满狗尾巴草和车前子的小院子。它小极了,也荒凉极了,可我却觉着它又大又繁荣。…四壁围拢的空间里,也有人类的活动,那就是我,生长着,一直长到某一日,忽然发现它已经成为废墟。
王安忆
像我们这些城市里生、城市里长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再造的世界,我们与自然已经很隔膜,书本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特别善于从理论上去了解生活和对待生活,我们把生活也看成是书本那样的再造的自然。这其实使我们损失了许多,这损失主要在于和自然的情感。我们总是通过媒介去和自然发生关系,城市里到处是这一类的媒介,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媒介。我们的情感渐渐地变成了一种形式,它来源于我们的理性认识,而不是感受。
王安忆
«
1
2
...
16
17
18
19
20
21
22
...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