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了解
创业之初竞争是很激烈的,其他市场上几十家图形处理器公司我认为拥有完全相同技术的,在做相同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成为了最后剩下的 GPU公司,为什么?我从本质去思考,我认为我们业务的核心是摩尔定律,两年性能提升一倍。所以我们的产品都是做到最好,性能最佳的,导致我们的产品一开始看起来比较贵。我把我们的产品规格带到了戴尔、惠普、 IBM,他们都告诉我说太贵了。但是我认为GPU的性能两年提升一倍,现在贵,之后性能提升后就不会觉得贵了。客户看的是功能/价格 性价比,功能提升了,价格不变,就会越来越有吸引力。所以当时我们的决定是忽略我们的客户,因为他们是错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你的业务性质. 所以我们随着摩尔定律,就成长起来了。
黄仁勋
首先,战略不是文字,是行动。如果公司有一套战略,但人们的行动,他们“最重要的五件事”不是这样的,那么显然他们没有执行该战略。所以事实证明,战略并不是我说了什么,而是他们所做的。你得对你的员工在做什么有了解,我甚至都不需要每周阅读他们“最重要的五件事”,只需要进行系统采样,就大致了解他们在干什么,公司有没有在朝着你的目标发展。其次,我们不做定期规划,因为世界是有生命、会呼吸的。所以我们没有5年计划,也没有1年计划,我就是在做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不断地调整和适应。
黄仁勋
我真的没有风格,只有我自己,有很多事情我想做得更好。如果工作中发生了什么事,而我不喜欢它的方向,我会直接说出来,不会把任何人拉到一边,不会做一对一指导。这可能有点直接,但人们知道我除了提出问题之外并不想做任何事情。我还花了很多时间对我的决定进行推理和解释,这赋予了员工权力,让他们了解领导是如何思考并作出这个决定的。我参加的每一次会议,都会解释我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我会推理一下。我认为这种管理过程就是一种赋权。我们也不会只召开副总裁会议,或者董事长会议,我开的会议里都有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组织,都坐在那里。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里就像我的办公室,大家都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我最想要的是见多识广、技能娴熟、经验丰富的人,他们可能曾经遇到过现在出现的问题,他们是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人,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专家。
黄仁勋
我其实想要一家更小的公司,而不是更大的公司。通常公司需要尽可能大才能做好很多工作,但也要尽可能小。如果想要一个服从命令和控制的组织,那么你就把它做成一个金字塔,就像罗马帝国时期的旧军队一样。但如果你想赋予人们权利,就要尽可能地让它变得平坦,这样信息传播得更快。为了使组织结构尽可能平坦,必须充分考虑第一层。第一层恰好是资深工作人员,他们需要的管理最少,我的管理团队中没有一个人会来找我寻求工作建议,他们自己就做得很好。有很多人向我汇报工作,我不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他们都非常快乐,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且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所以那些一对一的交流真的没有必要。如果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你为什么要告诉一个人?你得告诉所有人。因此,当我们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时,我会在某个时间发送给所有人,然后他们会给我反馈,我们再完善它。公司的管理是扁平化的,而且你已经对公司十分了解,再加上给员工充分授权去访问公司的信息,这样公司也很敏捷。事实证明,通过很多直接下属,而不是一对一,能使公司管理扁平化,信息传播更快、更通畅。我们没有业务部门,也没有分歧,每个人都像一个人一样工作。公司的运行方式使我们能够快速构建加速计算。如果你让我去做炸鸡,或者瑞典肉丸,肯定没有机会,但是在加速计算领域,我们就可以做得很好。
黄仁勋
技术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
黄仁勋
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说,微创新是一种值得身体力行的方法,从微观入手,从小处着眼去做。但大家不要觉得这是老军医传授的一招就灵的功夫,微创新要做两手准备:第一个准备,失败是常态。绝大多数人都害怕失败,勇士和懦夫都会恐惧,只是懦夫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勇士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有恐惧、有压力的时候,还能冷静地做判断。第二个准备,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文化,即让在一线作战的客服、测试、开发和产品人员创新,而不是老板搞创新。一个企业,不需要每个人都了解企业的战略,而应该让他们结合产品、流程上的细微之处,从用户角度出发提供创新的点子。
周鸿祎
认 识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到最后告别一个人,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总是希望自己尽量少地认识人,尽量少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立在其他个体身 上。无论对感情和朋友都是如此……从小到大的很多经历告诉我,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除了至亲,没有人在乎你的痛苦。你能让大家高兴就行了,或者无感地存 在也是个好方式。但你如果太在意自己的痛苦,或者太想让他人在意你的痛苦,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忽略的痛苦,甚至是表演痛苦的痛苦。
韩寒
我是很不喜欢被人拍的,就喜欢自己拍,但又不喜欢拍自己。虽然自己了解自己,但总是拍不好看,要不就是笑的特猥琐,要不就是严肃的特装逼。
韩寒
唯一防御世界的围墙就是彻底了解它。
The only fence against the world is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it.
约翰·洛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所谓“爱”,本身就非常复杂,这个命题本身并非如此浅显。仅旅行中的美,阿兰说爱即占有,去拍照、签到、买纪念品,绘画和写作,不止步在技术提供的接触上,而是真正进入但拥有美或欣赏美的过程。 但一步步来倒推,他所提倡的绘画法,把眼前景象依次拆解,明暗、色彩、尺寸、角度、构图,在再造的过程中从松散的观察转向另一位置,获得对组成部分的深刻了解,继而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记忆。
阿兰·德波顿
大自然能够让人了解 我们内在的心灵,它静谧而美丽 它带给我们崇高的理念 不论是邪恶的言辞、偏见、自私自利者的鄙视、 毫无善意的寒暄以及日常生活的人情淡薄 都不能战胜我们,也不能剥夺我们 这个愉快的信念;眼中所见的自然充满 神的恩赐。
阿兰·德波顿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他说,“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读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不过,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描绘我们在最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情感的描绘远胜于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她总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阿兰·德波顿
诱惑意中人是一种表演行为,是从自主行为到采取符合观众要求的行为的一种转变。但是,如同一个演员必须了解观众的期待一样,求爱者也必须知道意中人想听什么--因此,如果有确凿的理由反对为被爱而撒谎,那么演员将不知道什么才能打动观众。与自主行为相较,表演行为唯一正当理由就在于它的有效性。
阿兰·德波顿
真正的爱情(恰恰总是诞生在我们知道之前)与常情背道而驰,不断增加的了解,既可能是一种吸引力,有可能是一种障碍——因为它使乌托邦与现实发生危险的冲突。
阿兰·德波顿
它提醒我们,因为在找到令人欣喜的共性时也要面临危险的分歧,所以了解一个人并不总像一般认为的那样,是产生共鸣的愉快的过程。
阿兰·德波顿
伴着对心上人的更多了解随之而来的失望,如同期初谱写了一支完美的交响曲,而后又在音乐厅倾听一个完整的交响乐队演奏这支曲子。尽管我们听到很多构想在演奏中实现了,但仍然注意到一些细微之处不如我们所愿。
阿兰·德波顿
然而我们只有在不了解心仪之人时才会跌入爱河,最初的行动必然建立在茫无所知的基础上。
阿兰·德波顿
情人间过于矜熟,结果往往是滋生出厌倦,因对对方知道得太多而生厌倦。反讽的是,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对方还不够了解。始入爱河,我们惟有新奇之感,对彼此的关系自然茫然无知,定情之后终日厮对,朝朝暮暮的日子又让我们生出幻觉,以为一切不过如此,实在平淡无奇。最大的错觉莫过于因日日晤对而自以为对对方已无所不晓,诺亚在世上活了六百年,若非洪水降临让他以别样眼光看世界,他还不知此理。
阿兰·德波顿
旅行的意义:其一,对地球及其居住者的知识;其二,对主宰宇宙、人类、动物、植物和矿物的更高自然法则之发现;其三,对新生物的发现;其四,对已发掘但未完整认识的陆地及其各种物产的发现;最后,对新认识的人种及其风俗、语言、文化历史遗迹的了解。
阿兰·德波顿
一旦充分了解了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感情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缪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防不胜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
阿兰·德波顿
«
1
2
...
66
67
68
69
70
71
72
...
125
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