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行为
痛苦只能以痛苦为食,它不能享用欢乐。一旦你被痛苦所控制,你会想要更多的痛苦。这时你会成为受害者或者迫害者:你要么为别人制造更多的痛苦,要么受痛苦的折磨,或者两者皆是。你不会意识到这点,你可能还会说你不要遭受痛苦。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在不断地使自己和别人更加痛苦。
埃克哈特·托利
什么是当下的力量?它是你临在的力量,是你从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的意识。注意力是重要的,但不是对过去的关注。请关注你的当下,你当下的行为、反应、情感、思维、情绪、恐惧和欲望。
埃克哈特·托利
你感到忧虑吗?你是否经常想到“万一”?如果是的话,你就是在认同你的思维,思维把自己投射到未来的情境中,并创造了恐惧。你是无法应对这个未来的情境的,因为它压根儿就不存在。仅仅通过承认当下时刻的存在,你就可以停止这种有害健康和生活的疯狂行为。关注你的呼吸。感受空气从你的体内流入和流出。感受你内在的能量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大脑想象和投射的),你需要处理和应付的就只有此刻!问问你自己,你此刻有什么问题。
埃克哈特·托利
你在维护你无意识和遭受痛苦的权利吗?别着急:没有人会把它们从你的身边夺走。试着觉察你自己是否用语言或是思想在抱怨一个你身处的状况,或是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你的环境、你的生活情境甚至天气。当你在抱怨时,你就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你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或大声说出你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情况;要么离开这种情境,要么就接纳它,其他一切的行为都是疯狂的。
埃克哈特·托利
人类大脑内部始终存在着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运作系统:第一个就是感性面,这个部分的自我属于天性本能,能够对事物产生情绪,知觉痛苦和快乐;另一个是理性面,也叫反思系统,这部分大脑能够进行深思熟虑,观察并且反思行为。
卫蓝
一旦我们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他们就会给自己做形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近。
卫蓝
孩子/家长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对自己的认知标签不协调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卫蓝
如果我们赋予孩子/家长较好的社会形象,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友善行为。
卫蓝
人会很在意自己的社会评价,在群体面前,我们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所以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更有礼貌的行为,并且更懂得克制冲动。
卫蓝
前额皮质会参与到我们的行为控制上,而海马体则会负责我们的记忆能力。当这两者都发生萎缩时,我们将会陷入一种负性循环。
卫蓝
我们在行为过程中受益后,会不自觉地进行强化,并让自己不能轻易走出去。也就是会对曾经受益的行为路径产生依赖,而想要改变会变得十分困难。
卫蓝
潜意识系统会把所有能够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的事情都近似等同于“交配和进食”,认定是享乐的事情都会有保护和传承基因,所以会不断地给我们提供动力。当我们对一件事物抱以积极的态度时,那么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活我们大脑的“多巴胺系统”(dopaminesystem),产生足够的兴奋递质,同时减少相应的一些抑制性递质,让自己持续获得愉悦感和动力,进而支撑自己的行为。
卫蓝
他人的关爱、称赞、关注,是你建立人际关系及获得力量的源泉。想象你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关注、不被聆听,或遭到他们的虐待时,你获得他们关注的唯一方法就是搞破坏,让他们觉得你很讨厌。要是他们给了你需要的关爱和关心,你就不必刻意捣乱来寻求关注了。“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菲利帕·佩里
使一个孩子行为得体的方法,不见得能为另一个孩子带来同样的结果。孩子是人,不是机器。我们希望孩子与人联系,培养关系,而不是变成机器人。
菲利帕·佩里
输赢游戏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输掉游戏往往令人感到羞耻,羞耻并不会使人变得更谦卑,反而会让人恼羞成怒。那种愤怒会向内转向自我,导致抑郁,或向外转向外界,导致反社会行为。
菲利帕·佩里
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所以在行为的背后,你会发现感受。一旦你找到特定行为背后的感受,并发挥同理心,就可以把那种感受用言语表达出来。你可以协助孩子用言语来表达自己,以后他就不太需要以行为来传达感受了。
菲利帕·佩里
你的任务是解读孩子的行为。与其把孩子分成“好的”与“坏的”,不如去问一些问题。孩子的行为试图表达什么?你可以帮他以更得体的方式沟通吗?他想用身体、声音、言语告诉你什么?你也应该问自己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的行为是如何与你的行为共同产生的?。
菲利帕·佩里
我们的目的不是支配学生的行为,而是为年轻人创造一种健康成长的文化。
托尼·利特尔
霸凌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力量或影响力反复伤害或恫吓弱者的行为。施暴者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势和魅力,他可能会让别人感到害怕,但他也会得到别人的崇拜,这是一种极大的奖励。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周围人失去兴趣时,霸凌行为也会停止。
托尼·利特尔
不管他们多么令人失望,你都不要批评他们本人,只能批评他们的行为。青少年可能表现得满不在乎,但他们真的需要被爱的感觉。
托尼·利特尔
«
1
2
...
62
63
64
65
66
67
68
...
136
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