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一直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我一直以为人都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你眼前的风景已经与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人生啊,没有无用的经历,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天总会亮。
村上春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村上春树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
遵循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教师必须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入与其年龄和天性相符的主动性阶段,使学生一直处于连续的发展与学习的过程之中。
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有多少女子一直渴望着那些离开她们的人,却厌恶那些总是热心趋奉她们的人!
奥维德
这种不合理的习俗来自何处呢?来自一种不近人情的做法!因为母亲们不重视她们的首要责任,并且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喂奶,于是她们只好把孩子托付给雇用来的乳母。那些女人因此成了陌生人孩子的母亲,而这从天性上来说对她们并没有什么意义,因此她们一心只想着让自己省事。一个婴儿如果不包裹得紧紧的,就需要人一直不停地看着,但如果把他紧紧地包在襁褓里,就可以随便放到一个角落里,任由他们啼哭也不用理会。只要这位乳母的疏忽大意逃脱了主人的注意,只要那个还在吃奶的孩子不摔断他的小胳臂小腿,即使是他死了,或者一辈子身体孱弱,又有什么关系呢?孩子的四肢得到了保全,虽然以他们的身体为代价,但如果出了任何差池,都不是乳母的过错。
卢梭
这些矛盾产生了一种矛盾,即我们不断地感受到自己内部存在的矛盾。天性将我们拉到这边,外界的人又将我们拉到那边,在不同的冲击之间我们迫不得已地将自己分裂开来,我们采取了折中的方法,但两个目标却一个也实现不了。在一生之中我们就这样遭受冲击,漂浮不定,当人生走到尽头时,我们一直没能和自己和谐相处,也没有做任何益于自己或别人的事情。
卢梭
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一直感受到别人的仁慈与好心,他就不会想着通过欺骗别人让自己有所收获。相反的,他还会非常明显地愿意别人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以免别人误解了他。因此,很显然,就切切实实的事实撒谎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服从法则决定的。因为服从别人是一件不为人们所喜欢的事情,孩子私下里会竭尽全力地不去服从别人。此外,撒谎能让他们避免惩罚或责骂,这是当下就能得到的好处,比说实话会带来的遥远的好处更有价值。在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之下,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对你撒谎呢?他有什么事情要瞒着你呢?因此平时你不要随意地阻挠他,不要惩罚他,不要强求他做任何事。为什么他会把每件事情都告诉他的小伙伴,而不像那样天真无邪地把一切都告诉你呢?因为告诉你实情比告诉小伙伴更加危险,这一点他不会看不出。
卢梭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绝对的快乐或绝对的痛苦。每件事情都混杂在这一生之中。我们永远都体验不到任何纯粹的感情,我们也不可能在两个以上不同的时刻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我们心灵的感受就像我们身体的变化一样,一直处于持续变化的状态。大家都有快乐和痛苦,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最快乐的人,是遭受痛苦最少的人;最痛苦的人,是感受快乐最少的人。痛苦总比快乐多,这一点也是大家都共有的。因此,人的幸福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一种消极的状态,一个人遭受的痛苦较少就应当算是幸福了。
卢梭
我不会长篇累牍地论述良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我也不会转而佐证现在惯用的教育方法有多么糟糕。在我之前已有成千上万人做过这些事了,而我也并不希望把人尽皆知的事情都往我书里塞。我只是想声明:从很早开始,人们强烈反对既定教育方法的呼声就一直不绝于耳,但没有任何人建议大家提出更好的教育方法。我们这个世纪的文学和科学往往“只破而不立”。
卢梭
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受到襁褓的束缚,也没有身体不好,也不缺少任何东西,却一直不停地哭很长时间,那只不过是习惯或性格倔强的结果。这样的眼泪不再是自然的杰作,而是照料那个孩子的人一手造成的,她没能忍住这种长时间大哭的烦扰而去哄了那个孩子,这样却让他以后哭的时间增加了。她没有想到,虽然她今天让那个孩子安静了下来,却是在教他明天哭得更大声。
卢梭
人会把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所有东西都当作自己的,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性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方法两者都会成倍地增长,那么每个人就会让自己成为所有人的主宰。由此,仅仅为了得到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人,并认为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最后,当我们不得已拒绝给他某个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一直坚信只要他开口提出了要求,任何东西都可能得到,他就会把你的拒绝视为一种反叛的行为。在他还太小,不明事理的年龄,你对他解释的种种理由在他眼里都是虚假的借口。他在其中看到的只有你的恶意。他所谓的不公正的感觉会让他性情大变,充满怨恨,他会厌恶每一个人。他从没有对别人善意的行为心存感激,对别人的种种恶意更是心怀怨恨。
卢梭
区分这两种孩子的唯一方法取决于偶然,这种偶然的机会会提供某个观念,天才能够理解,而那个傻瓜却始终是老样子。年幼的小加图(Cato)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被他的父母误认为是一个傻子。他性格倔强且沉默寡言,这就是他们对他所有的印象。直到有一次在苏拉(Sulla)的前厅里,他的舅舅才发现了他丰富的内在。如果他没有找到自己的出路,可能在他长到理性年龄之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傻子。如果恺撒从来没有活过,同样是这个小加图,可能一生都会被认为是一个梦想家,而他看清楚了恺撒致命的天才,并预言了恺撒的宏大计划。那些匆匆忙忙就对孩子妄下判断的人却经常会看错!这些人往往比他们判断的那个孩子本身还要幼稚。
卢梭
«
1
2
...
88
89
90
91
92
93
94
...
123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