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关系
断舍离是加分法。一步一步地前进,无论有多么微小的进步,都要给自己加分。哪怕稍有停滞也没关系。不顺利的时候就对自己说:“我现在还做不到。”允许自己停下。这种脚踏实地向前迈进的感觉,就好比在一级一级地爬螺旋式阶梯。无论爬得多高,眼前的景色永远没有变化,甚至不确定有没有尽头。从正上方看,就好像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回到原点。然而从立体的视角来看,其实是在稳步前进的。哪怕只有毫厘之差,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
山下英子
断舍离的目的并不在于舍弃。有一个阶段,的确要扔掉很多东西。但我认为,为了重新梳理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加珍惜爱护物品,这个阶段是必须要经历的。
山下英子
我不喜欢以给贴纸或贿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因为那比较像在评判行为,而不是在培养关系。孩子从那种方式中学不到抗挫折能力,学不到灵活应变的能力,学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不到如何为他人着想。以贴纸来奖励行为是一种操纵伎俩,如果我们这样操纵孩子,将来他学会操纵我们与其他人时,你可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应该学习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操纵的方式让孩子想要收集星星贴纸。
菲利帕·佩里
有时父母可能一方是引导型,另一方是管控型。遇到这种情况时,搬出大量事实来佐证你喜欢的育儿理念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更有可能导致你们坚守各自的立场。你应该和伴侣讨论感受,而不是事实,尽量不要坚持你认定是对或错的事情。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从来没有对错之分。承认你偏向引导型或管控型是因为那比较适合你,而不是因为你相信那对孩子比较好,这可以帮你避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无论你比较偏向哪种理念,切记,在亲子关系方面,接纳、温柔、仁慈是最重要的。
菲利帕·佩里
我们与父母及兄弟姐妹相处的方式会变成一种习惯,并成为我们未来所有人际关系的蓝图。如果我们习惯坚持自己是对的,一定要追求最好的,一定要拥有物质的东西,一定要隐藏真正的感受,而且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无法获得接纳,长此以往会阻止我们追求亲密关系及快乐。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而是把那些情绪视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你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你这样做时,就能提高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你明明想和孩子培养一辈子的亲情,你也非常在乎孩子是否快乐,但当你否认孩子的感受时,你们的关系就开始疏远了。这时要你改变反应,你可能会抵触,但是你要知道,当人们的体验获得认可,而不是遭到质疑时,感觉都会更好,孩子也不例外。你应该要意识到,孩子只是在告诉你他的感受,你要把握这个机会与他产生共鸣,谈论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否认他。
菲利帕·佩里
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犯错。重点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我们如何改正错误。导致亲子关系及孩子心理健康出问题的裂痕,只有在不修复时,才会变成问题。
菲利帕·佩里
导致成人抑郁症的最常见原因,不是现在发生在成人身上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没有从亲子关系中获得安抚。孩子得不到理解与安慰,还被告知不要想太多;孩子独自哭着入睡,或独自生闷气时,随着情感失调的次数逐渐增加,他们忍受不愉快或痛苦情绪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差。就好像一个容纳痛苦情绪的空间,当你把太多的情绪硬塞进空间时,很快就溢出来了,再也无处可塞。
菲利帕·佩里
你敏锐地回应孩子的感受时,可以引导孩子和他的感受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无论是什么感受——从极端的愤怒和悲伤,到满足与心平气和,再到兴高采烈及慷慨大方的振奋感都包含在内。
菲利帕·佩里
如果在你成长过程中,家人都把你当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看待,给你无条件的爱,也给你足够的正面关注,你们全家关系融洽,那么你会获得一份培养正面关系的蓝图,长大成人的你也有信心可以为家庭与社区做出贡献。
菲利帕·佩里
多注意家人对你提出的关注或回应的要求。可能的话,最好马上回应那个要求,而不是置之不理。不管那个要求是来自伴侣、父母或孩子,都要这样做。人际关系非常宝贵,回应对方的要求是维系关系的一大关键。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的天平是失衡的,想办法让那个天平从批评对方,转为找出对方值得欣赏的特质。这样做不仅对伴侣关系或家人关系很重要,对你的生活也很重要。我从小成长的家庭比较偏重批评,而不是欣赏,我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点。展现善意不是自我牺牲或缺乏自信的象征。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
菲利帕·佩里
这些日常的微小互动可以产生善意和互惠效果,少了它们,关系就无法维持下去。所以,和谐伴侣关系的关键,在于积极回应及表示兴趣。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夫妻关系,也适用于所有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
菲利帕·佩里
伴侣在身边让你感到压力越大、威胁越大时,你越有可能以敌对或冷漠的态度对他。当你们的关系是建立在压过对方,计较谁输谁赢、谁对谁错的基础上时,你对伴侣怀有的是敌意,而不是善意。那是关系的恶性循环。
菲利帕·佩里
你谈论棘手的议题,或感到恼怒,或觉得你和对方快吵起来时,请记得以下几点。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2.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所以要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3.不要反应,而是反思。你不必在每次反应之前都先反思(我不是主张你放弃所有的自发性),但是如果你现在感到恼火或生气,我觉得暂时停下来了解原因是个好主意。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唯有展现脆弱,敞开心扉接纳自己,才可能培养亲近的关系。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他人身上,想办法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误解对方了,就坦然承认。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良好协商的基石,也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开启这种互动永远不晚。我。
菲利帕·佩里
只要父母之间有明确、积极的沟通,未同住的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比较融洽。如果父母离异后,其中一方(通常是父亲)渐行渐远,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菲利帕·佩里
父母或照顾者的关系不和睦时,孩子经历的情感痛苦是成年人看不见的。身为父母,你很难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因此,你不会去探究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导致那种痛苦的。
菲利帕·佩里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周围的小圈子——你的伴侣(如果你不是单亲抚养孩子)、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父母,以及付钱请来的保姆和你的挚友。
菲利帕·佩里
由于“好/坏母亲”“好/坏父亲”之类的标签一直存在,为了避免被贴上坏标签的耻辱,我们对可能做错的事情往往采取防卫心态,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去注意亲子关系的不协调,或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也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菲利帕·佩里
«
1
2
...
73
74
75
76
77
78
79
...
150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