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其实
如果一个人只懂得自己领域的科学和这个领域所特有的知识,那他其实就没有真正了解这个领域,他的思维是贫瘠的,无法快速理解陌生的观念。
怀特海
我们要谦卑地承认必定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无法预知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构筑这样一个体系,面对未知的冲击它不会垮塌,甚至能从中获益,这样我们才能在变幻无常的局势中获得胜利。就如同佐利所说的那样:“潮流的变化实在难以驾驭,不要再想着去驾驭它,我们其实可以建造更好的舟艇。”
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
有人认为教学是说话的艺术,其实不然,甚至正好相反,教学其实是倾听。
陈静静
思维的形成和学习的发展通常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的。我们可能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头脑”中,却不知道,它其实经常从对话、辅导、评判等人际互动,团队协作、专业组织、项目等群体行为,以及语言、计算机、书籍等文化产品中获得大量支持。
戴维·珀金斯
我认为没有什么终极目标或目的。我只是遵从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过好每一天。我是真的只活在当下。我不想无休止地追求更多享乐。其实,生命中最宝贵的是自由。
埃里克·乔根森
你真正想要的其实是财富。财富就是在你睡觉时也可以帮你赚钱的资产。财富是可以进行生产的工厂和机器人。财富是不分昼夜为客户服务的计算机程序。财富也可以是银行里被投资于其他资产或业务的钱。甚至房子也可以成为一种财富,因为房子可以出租,带来租金收益。
埃里克·乔根森
获得好运的方法:·希望好运不期而至。·不停地折腾,直到撞上大运。·做好心理准备,对别人错过的机会保持敏感。·把你所做的事情做到极致。精益求精,直到名副其实。让机会自动找到你,让运气成为必然。
埃里克·乔根森
明天我将启程,其实今天就可出发。无论何时动身,都不会改变行程那时的我,一定不会对你说自己也曾经,风雨兼程过。
鲍勃·迪伦
关于改变,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
陈海贤
接纳自我,其实不是追求而是舍弃。
陈海贤
人其实不需要样样都强,人生处处有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克服自己的劣势。
乔纳森·海特
有的父母常说,我对孩子说了800遍了,他就是不改。其实,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有影响力,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他是在观察中学习,他在模仿大人的行为。
孙云晓
这个世界永远有两种人:掌控者和机会主义者,于是就是两种掌控思路。掌控者懂得把注意力尽可能放在内部、稳定的因素上。就有在他们心中,注意力是这样分配的:能力>难度>努力>运气。他们的内心对话是:这个事情的确很难,但以我的能力应该可以做到这个程度,我要尽全力,其他就交给老天了。以这种状态做事,增强的是能力和对任务评估的眼界,能力和眼光长期都可控,这样的人生可控性会越来越强。越是糟糕的掌控者,越是机会主义。他们把时间花在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上。在他们的心中,注意力是这么分配的:运气>难度>努力>能力。他们的内心对话则是:也许这就是个机会呢?希望不要太难,其实只要是个机会,我努力是没问题的。能力这种事情,确定是机会再练。这种人把人生都押在外部常常变化的领域。
古典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理解多层系统,解决复杂问题所有多层系统都有两个共同点。上层决定下层目标决定了使用方法,要省时间,要出效率,要性价比,选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方法论决定努力方式。下层无解,向上一层努力收益不高,就要找方法;方法论太多学不过来,就要重新设定目标。在多层系统里,每一层都是其下一层的第二序改变。在多层系统里,我们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低水平勤奋”,其实就是“低层级努力”。因为低层次的部分好把握,也容易看到,殊不知答案根本就不在这一层。
古典
做自己求认同——找不到自己——求认同。很多“找自己”的人,不管是找梦想还是找天赋,内心的诉求是“求认同”。越是求认同,注意力就越放在外界的关注、外界的高手上,也就越难找到自己的天赋、梦想和激情。这也让他们越来越焦虑。其实,你怎么可能通过讨好别人来做自己呢?与他人攀比是永无宁日、绝无胜算的自我恐怖主义。停止这种循环的方式是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关注自己的需求和优势,在方式方面借鉴,在步调方面有自己的洞见。
古典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古典
在每个人自己的局里,你翻遍书也找不到标准答案。但面对困境,只能破局。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过程。其实所谓的局,就是“系统”。
古典
头部效应讲起来好像是明摆着的——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很多道理常常由于过于简单,而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思考和注意力。头部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越简单的事情,操作起来就越难,因为过程的反人性。
古典
人体是一个“生理——心理——意志”的多层系统,现代人过于强调大脑,而忽略了心灵和身体其实是另外一套系统。很多心理疾病因思维过度引发,“神经症”患者就总希望通过思维层面控制一切,而很多人失眠、焦虑甚至人格分裂,都是因为想得太多,引起了情绪上的不适。如果大脑继续压抑,情绪出不来,就向生理层施压成了生理疾病。
古典
我们总以为孩子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总担心孩子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总是希望帮助他们规划生活,总是把他们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的。其实,这样反而侵占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
朱永新
«
1
2
...
71
72
73
74
75
76
77
...
195
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