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很多
创业者在自我学习上,不管你多牛,比起你要做的事,你永远都还不够牛。很多创业者觉得自己很牛,投资人看创业者也很牛,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就开干了。结果到最后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什么?
周逵
过去我们看到有很多创业者做了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但却没有商业模式。
周逵
可能你身边的机会很多,但投资人并不认为这是好的机会。创业不是非得拿到投资才算创业,创业者的成功与投资人要的大成功是不一样。投资人所追逐的东西,也未必是创业者需要追逐的。比如,投资人投了1亿美金,可能是想赚10倍,变成10亿美金。但对创业者来讲,你未必一定要赚回10亿美金,所以创业者不要盲目去跟投资人所追逐的热点。
周逵
其实我个人的目标没有想得很清楚。但之前有很多机会去了解小企业的经历,如在看来对我帮助很大。后来进入投资行业,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钱是怎么赚出来的。我想要了解为什么自己以前非常努力工作过的两家企业最终没能发展起来。
周逵
把300个员聚焦在一件事两件事的时候,无论从研发和服务都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我们就砍掉了很多的产品线。
孙江涛
大家不要认为自己现在的现金流很好,赚钱了,公司就能够一劳永逸。也许哪天出来一个新的东西,你这个行业整个就消失了。BP机就是这样,以前很多公司还在大量铺设BP机渠道的时候,突然发现没有人用BP机而全部改用手机了。所以我们都要有居安思危的精神,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
孙江涛
在失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关键在于创业者是不是把过去的教训真正好好地总结和吸收了,真正找到了自己的问题。
孙江涛
从长远来说,在把握人格尊严的前提下,为了事业和未来,哪怕低三下四也无所谓,这并不损害你的形象。很多事情都是求人求出来的。
俞敏洪
回过来讲自律和自控,一个人需要自律和自控,就意味着内心还有很多东西自己没法驾驭。一个有驾驭能力的人,他刻意进行自控或者自律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到了70岁时候的境界。
俞敏洪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即使从失败的人身上,我们也可以吸取教训。像新东方的很多人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大家只要接触过新东方的高层领导,就会发现他们的性格太不一样了,优点是如此明显,缺点也是如此明显,但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
俞敏洪
人不能有傲气,但必须要有傲骨。傲气流于表面,不可一世,一眼就能被人看出来,是肤浅的表现;而傲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一种气质,很多有傲骨的人待人接物都很随和,心静如水,但内心有很明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完成自己的使命有着钢铁一样不可动摇的意志。
俞敏洪
生命中很多事情都能给我们带来启迪和智慧。比如我在学习滑雪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停止与速度”的关系,你只有首先学会如何停止,才有可能提高滑雪的速度,否则,你将会因为停不下来而把自己摔死。
俞敏洪
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绕过困难,也许这样做事情会更加顺利。
俞敏洪
新东方的很多事,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完的。做一件事情如果能做到魂牵梦绕的程度,几乎没有做不好的。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认真的态度。
俞敏洪
因为买不到,所以很多人越有钱,心灵就越空虚,心灵越空虚,就会极力用钱来填补空虚,最后没有办法了就只能以吸毒来使自己进入虚幻的世界。
俞敏洪
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我们这个比较复杂的人情社会中,很多时候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俞敏洪
标准化战略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这些是可规模化、复制的,但很多企业的战略需要很多要素叠加到一起才能生效,就像人类能进化到今天其实是很多复杂的要素集合到一起才有现在的效果的。
王慧文
如果你相信一件事早晚会发生,你就每3年试一次。所有伟大的需求都一定会用错误的方法或在错误的时间点试过很多次。
王慧文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他们两个的资金量非常大,如此大的资金量,导致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能力在一个公司股价开始跌之后再退出的。一个公司股价开始跌的时候,他们俩的资金量过大,就已经退不出来了。所以他们俩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一个公司股价开始涨的时候出来,才能把股票卖掉。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在一个公司上涨的最后一段离开,这个能力是非常稀缺的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些,不要付出很多能力,但是利润就变好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是伤害用户体验、伤害行业健康度、伤害企业长期发展的(事情)。当一个企业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巴菲特和芒格就要考虑卖股票了,这时股价还没有开始跌,处在股价平台期,就是利润翻番,股价不涨。
王慧文
我们公司曾经花了很长时间讨论员工的职级体系设计。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员工体系设计与美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美国很多公司在职级体系设计上,颗粒度比较粗,而中国颗粒度很细。最明显的是亚马逊,软件工程师分了三级,而中国分了十几级。为什么这么细?因为员工不晋升,心里不舒服。所以组织被迫过一段时间给员工一个激励,让他觉得公司待他是不错的。事实上美国那种职级体系设计,跟国家的发展速度有关。没有快速发展的行业,就不会有快速发展的薪资。
王慧文
«
1
2
...
90
91
92
93
94
95
96
...
194
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