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生活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学会如何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
伊拉斯谟
无知是最幸福的生活。
伊拉斯谟
诗歌和散文是我对于生活和人性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也是我心灵的寄托和释放。
闻一多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是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何其芳
文学是生活的镜子,也是生活的灯塔。
何其芳
要是你还想从你一直生活于其中的这种苍白黯淡、感情受到压抑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你就必须相信、必须了解我告诉你的这些事。我知道对你来说,这是很难接受的。
雷蒙德·钱德勒
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
雷蒙德·钱德勒
如果你热爱生活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李小龙
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对父母说:“我已经获得了很多,足够了。我带着它过我的生活。”这样孩子对自己的认知是满足和富足的。而他会加一句:“剩下的我自己来。”这也是一句很美的话。它让人独立。
伯特·海灵格
成功是生命的法则,这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把生活当成生活,生活与母亲在我们的内在是同一件事情。我们怎么看待母亲,我们就怎么看待生活,否定母亲,同样地我们就否定了生活。有时候生活与爱也是同一件事情。所有的生活都是通过爱茁壮的。所有运作良好的关系都是爱的关系,这个基本法则在任何领域都是说得通的。
伯特·海灵格
当孩子拒绝按父母的现实接受他们时,他们会让父母感到愧疚不安。如果孩子整天都不快乐,不断地失败和受苦,而原因是缺乏父母的看管照顾,那么父母就会深感愧疚不安。他们会觉得自己给了孩子生命,却又让他们受到伤害。如果孩子能够克服他们童年时代所受的痛苦,学会快乐地生活、满意地生活,那么,他们的父母就会感到欣慰。
伯特·海灵格
即使孩子只是跟随父母中的一方生活,但他永远都是父母双方的孩子。不管父母双方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孩子必须清楚地知道,即使他们不再是夫妻,双方仍都是自己的父母。
伯特·海灵格
家中若有一个残疾的孩子,其他兄弟姐妹往往不敢接受自己的生命或命运。他们会限制自己的生命,以作为对残疾的兄弟姐妹的一个补偿。据我观察,这更会增添残疾孩子的负担,因为他无疑成为限制其他兄弟姐妹愉快生活的原因。解决方法是,健康的孩子对残疾的孩子说:“我向你的命运鞠躬,我尊敬你的命运,也尊敬我的命运。我接受我得到的生命,也让你活在你得到的生命中。但我永远是你的兄弟或姐妹,你有需要时,我会在你的身边。”残疾的孩子也能得以自由发展。此外,健康的孩子可以从和残疾孩子的联结中得到力量,发挥自己,而残疾孩子也可以参与健康孩子的生命和成就。
伯特·海灵格
在年幼的孩子中最容易见到这种情况:他们毫不隐瞒地模仿自己的父母。孩子们这种爱的特征,在他们长大成人的时候,会继续在他们内心生活里运作,继续在家庭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种发自爱的行动,会让孩子跟随着父母受苦。这常常是无意识的,但是,由于不断地重复父母的不幸,从而使这种不幸一直延续下来。
伯特·海灵格
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孩子总会在自己身上找过失,宁愿是自己有错。如果父母说,“我们不再作为伴侣在一起生活了,但我们还是你的父母,你还是我们亲爱的孩子”,这可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孩子应该跟著比较尊重另一方的那位,一般来说是父亲,往往父亲会更为尊重孩子的母亲。
伯特·海灵格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开始在给予和获得的关系上设定边界,使得孩子可以慢慢学习离开家,过独立的生活。做一个好父母意味着,有时必须让孩子失望,拒绝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去有负面的经历,去失败,从而学习。
伯特·海灵格
助人者,也就是治疗师,通过这样的助人关系会给自己带来另一层损害:这种治疗态度经常会被他无意识的带到自己的私人生活中,在他和其他成年人相处时也喜欢把自己放到更高的位置,无法在平等的关系交往,带来自己人际交往的困难。
伯特·海灵格
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东西,实际上并不多。
马可·奥勒留
人生最好要能心平气和。真正高层次的生活,就是要平静。
马可·奥勒留
行动切忌懒散;言谈不可毫无章法;思想不可不着边际;灵魂不可陷于内争外斗;生活不可过于忙碌以致没有闲暇。
马可·奥勒留
«
1
2
...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
712
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