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人生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
易中天
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
96、 我突然明白到,我原先还想象我们自己跨在人生历险的马背上,还以为我们自己在引导着马的驰骋。实际上,那只是我单方面的一个幻觉;那些历险兴许根本就不是我们自己的历险;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是由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它们根本就不能表现出我们的特点;我们对它们奇特的驰骋根本就没有责任;它们拖着我们,而它们自己也不知来自什么地方,被不知什么样的奇特力量所引导。
米兰·昆德拉
88、 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米兰 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69、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贝多芬的一首乐曲,东站的一次死亡)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在她绝望的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
米兰·昆德拉
64、 正因为这个,她不喜欢做梦:梦将一个人生命中不同的时期一律化为同等价值,并将人所生活过的一切都拉平,使之具有一种同时性,这让人受不了;梦否认现时的特权地位,使它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米兰·昆德拉
49、 生小孩的前提是,你已经证明了人生是快乐的。——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
我们当初和一群青年飙车的时候,觉得只有高速让人清醒。当时我们初涉文坛,读了很多废品,包括无数名着,神情恍惚,心里常常思考诸如"我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思考得一片颓废,除了街头的烟贩子看见我们顿时精神抖擞以外,其他人看见我们都面露厌恶。我们当时觉得我们的世界完蛋了。哲学的东西看多了就是这德行,没办法。在后期我们开始觉得这个世界虚幻。其实是因为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睡多了自然虚幻。一个人在床上的时间多了,必然觉得这个世界不真实。妓女也是一个性质的。我们像妓女一样地生活,有事没事离开不了床。在上面看天花板,觉得妈的这个世界完了,我们完了,人类完了。至于为什么完了,答案是:不知道。
韩寒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往往是最坏的路。
培根
在整个人生中,我们总是这样迟疑,还没有完成我们的意愿,还没来得及帮助自己和别人,生命就已然结束了。
卢梭
在用心呵护他们的同时,我们还得考虑他的未来,要想对抗长大后的灾祸,就必须在遇上灾祸前为孩子做好准备,因为在他能够支配自己的人生之前,生命的价值是一直在增加的。
卢梭
在变化莫测的人生中,我们不要为了将来而放弃现在,也不要过分保守,犹豫不决,这样会因为将来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唾手可得的东西。
卢梭
我们需要笼统的观察问题,把我们的孩子看成抽象的人,看成总是被人生偶然事件干扰的人。
卢梭
人生总会遭遇到一些危险,为什么不在一生中危险伤害最轻时扼杀它们呢?
卢梭
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对本身的生存有一种天生的不满足感,总是希望人生无可限量。人既轻视生命,有害怕死亡。这些不同的情感,不断地促使人的灵魂凝视来世,而能把人引向来世的,只有宗教。因此,宗教只是希望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宗教的自然合乎人心。正如希望本身的自然合乎人心一样。只有人的理智迷乱,或精神的暴力对人的天性施加影响,才会使人放弃宗教信仰。但是,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在使人恢复宗教信仰。没有信仰只是偶然现象,有信仰才是人类的常态!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那些最早把儿童纳入政治组织中去,以保证他们长大成为优秀的无产者的,不是法西斯主义者,而是社会主义者。那些首先想到在党的俱乐部里把运动和竞技、足球和徒步旅行组织起来,以便其成员不受其它观点传染的,不是法西斯主义者,而是社会主义者。那些首先主张应以敬礼的方法和称呼的形式来使党员区别于其他人的,不是法西斯主义者,而是社会主义者。那些通过人们的"小组"的组织和手段来经常地监督私人生活,创造了极权主义政党原型的人们,也就是他们。"法西斯少年组织"和"希特勒青年团""意大利职工业余活动组织"和"德国群众业余活动组织"、政治的制服和党的军事化编制,都不过是社会主义者原已有过的制度和模仿而已。
哈耶克
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着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的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朗读者》
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朗读者》
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
《朗读者》
过有意识的人生:过去的每一年,都让我们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
格莱迪斯·麦克格雷
«
1
2
...
7
8
9
10
11
12
13
...
524
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