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自己
那个隔层——无论是锡纸还是信封——让人们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被迫暂停一下,想一想自己正在做什么,这个动作增强了人的自控力。它把一个无意识的冲动转化成了一个有意识的选择。
奥赞·瓦罗尔
每一天都这样问问自己:今天我打算如何使用我最稀缺的资源?我想把注意力放到哪儿?再问两个问题:在我关注的事情中,有哪些并不值得?当我关注那些事情的时候,我没能关注哪些事?0.8×0.2=0.16。我的桌前贴着一条便利贴,上面就写着这个等式。它时刻提醒我,要深度生活,不要零敲碎打地运用我的能力。
奥赞·瓦罗尔
可是,如果你能慢下来,哪怕只有一小会儿也好,并且有意识地把全部注意力投注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上,你就会启动一个内在的“除颤器”,它会把你救回真正的生活之中,让你更有可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奥赞·瓦罗尔
你必须带着清晰的意图,决定自己该把注意力放在哪儿,关注的焦点应该是什么。
奥赞·瓦罗尔
敬畏心不只让你起鸡皮疙瘩,它还能唤醒你。它让小我安静下来,让你放下对旧皮囊的执着。在一系列研究中,在观看了能引起敬畏心的视频(比如夜空)后,受试者对死刑的观点变得松动了,也更愿意去理解对移民问题持不同意见的人。另一项研究发现,敬畏心有助于人们觉察到自己知识中的不足之处。
奥赞·瓦罗尔
最起初,我们旅行是为了忘掉自己;接下来,我们旅行是为了找到自己。”在家里待得太久,你就会心生腻烦,视野也会变得狭窄,而异国的气息能把你从熟习与惯常中猛拽出来,打开你的感官,让你面对崭新的存在方式。
奥赞·瓦罗尔
sawubona这个词不带一丝浮夸的成分。它意味着带着好奇心去面对别人的观点,完全无意于说服他们。它意味着,即使我们不认同别人的某些行为,也会尽力理解他们。它意味着,忍住冲动,别总想着把人划分成不同群体。它意味着,我们要提醒自己,美好盛放于参差多态之中——包括参差多态的思想。
奥赞·瓦罗尔
感知塑造了现实。我们看见的并非事物的本然,我们看见的是我们自己。
奥赞·瓦罗尔
用一个单一的、固定不变的身份标签来描述自己,简直是在侮辱你的广阔无垠,在遮蔽和压制你的无穷潜力。
奥赞·瓦罗尔
身份是一种观念。它是我们讲给自己听的故事,是我们为了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而撰写的叙事。随后,我们成了这个叙事的囚徒,开始限制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配合这个身份。
奥赞·瓦罗尔
你很难让人对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产生兴趣。
奥赞·瓦罗尔
当我们把自己与某个身份、信念、社群、工作、另一个人或者是旧时的自己绑定之后,我们是如何渐渐失去自我的。
奥赞·瓦罗尔
我父亲没有一丝智力上的不安全感……他压根就没想过别人可能会认为他傻。他根本不操那个心。所以,如果他对某件事情没搞懂,他就会直接问你。他完全不在乎这会不会显得自己蠢。
奥赞·瓦罗尔
面对生活,我们很多人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再承认自己无知,简直就是当众确认“我水平不够”。因此,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不知道,而是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我们点头,微笑,虚张声势地挤出一个临时拼凑出来的答案。
奥赞·瓦罗尔
科学探索唯一的条件就是有个灵活机敏的头脑,愿意带着好奇心和怀疑精神面对一切想法——尤其是你自己的想法。
奥赞·瓦罗尔
自我推广不是可耻的行为,它是充满爱的行为——对想要你的作品的人来说。 它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它在说:“瞧啊,我做了这个。”然后承担起遭拒的风险。它是敢于袒露脆弱,也是不自私;为了保护小我而不肯推广自己的作品,才叫作自私。
奥赞·瓦罗尔
如果你不推广自己的书,读者就不会来。
奥赞·瓦罗尔
当你因为害怕别人的批评而不敢行动时,你就把别人的想法摆在了自己之前。你需要的外界肯定越少——越不害怕批评——你能寻找到的原创想法就越多。
奥赞·瓦罗尔
批评不是创造。指指点点很容易,抱怨很容易,坐在那儿空想为什么事情没有奇迹般地变好,也很容易。跑到推特上跟不认识的人骂架,告诉他们“再努把力吧”(同时悄没声地告诉自己“差不多就行了”),这也很容易。
奥赞·瓦罗尔
有时候,为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的最佳方法,就是解决别人的问题。
奥赞·瓦罗尔
«
1
2
...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
1642
16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