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发展
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要素中,应坚持环境、安全、质量、技术、成本的价值排序。环境保护比降低成本更重要,如果环境不达标,宁可关掉工厂。为了人类的永续和惠及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严格自律,把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事情放在前面,把盈利的事情放在后面。
宋志平
企业品格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体现的品质、格局和作风,也可以说是集企业理念、文化和行为于一体的企业形象。企业品格包括四条:保护环境、热心公益、员工发展和世界公民。
宋志平
领袖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像雁阵中的头鹰,方向感、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都要格外突出。领袖企业是行业系统的中坚,不仅要关注自身成长,更要推动行业发展,要从“做工厂”到“做市场”。
宋志平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大大小小的企业都要在竞争中接受优胜劣汰的选择。竞争是痛苦和欢乐的化合物,只有积极参与竞争才有企业的发展和大家的未来。对企业来讲,真正地关爱员工就是强化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竞争能力。
宋志平
“独行快,众行远”,做企业不能有吃独食的思想。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新一轮全球化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进有出,有来有往”,这样才能持续发展。
宋志平
企业文化,也可称为企业哲学,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内是指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是指企业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文化回答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终极使命,战略、管理、创新归根到底都是以文化为基石。
宋志平
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不同文化群体相互借鉴、相互遵守、相互理解、相互认同,最终融为一体,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聚拢正能量的粘合剂。
宋志平
人生的本质是追寻自我的提升,包括思想、能力、意志等等。这些发展好了,一切随之而来。偏偏大多数人追求的是短期的公司、职位、薪水,运气好的能有所发展,运气差的会迷失方向流于平庸。
张一鸣
他解答团队中部分人不能跟上公司发展的处理要点。三点原则:第一,以德为主,德有大问题则需离开;第二,话说清楚不含糊、好好说,先鼓励给机会、不要让团队意外、猜测担心;第三,德具备、才落后或者不匹配的情况,要给降下的人降落伞,降落伞要有含金量,要替人考虑好。
张一鸣
互联网行业往往是 Winner Takes All(赢家通吃),即使是传统行业也往往是120%的努力的人获得200%的回报。这个是可以社会有利的,社会需要激励顶尖、极致、创新来带动社会发展。所以每天出门前问问自己如何才能全力以赴了做到杰出。
张一鸣
今天M.A.D会议,听到一个关于SEO的人物介绍,提到某人非常洒脱。我对人物介绍倒没有感觉到特别。但是对洒脱这个词,突然有点感想。效率和竞争往往把人变得很精确、严谨、注重细节、强调计划和控制,这些都没错,但是大家要注意保留一份洒脱,性格和人生观别把职业发展带入另一个胡同。
张一鸣
中午见到了一个在做音频信息处理的很有意思的团队,我相信信息的聚合、检索、关联、推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张一鸣
互联网行业往往是WinnerTakesAll,即使是传统行业也往往是 20%的努力的人获得200%的回报。这个是可以社会有利的,社会需要激励顶尖、极致、创新来带动社会发展。所以每天出门前问问自己如何才能全力以赴了做到杰出。
张一鸣
人生的本质是追寻自我的提升。包括思想、能力、意志等等。这些发展好了,一切随之而来。偏偏 大多数人追求的是短期的公司、职位、薪水,运气好的能有所发展,运气差的会迷失方向流于平庸。
张一鸣
我们有两面镜子:一个是美国的方法,也就是“创新+资本”,推动快速发展,例如特斯拉;一个是日本和德国的方法,也就是“技术+管理”,把东西做好、做到极致。中国的企业应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企业的新优势,既有“创新+资本”,也有“管理+技术”。
宋志平
企业发展应该建立在共生、共赢、共享的基础上,有钱大家挣,社会才能美好。做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让大家更幸福,让大家都发财。
宋志平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但竞争有好的竞争,也有恶性竞争。好竞争是好东西,恶性竞争不是好东西。现在我们应该提倡良性竞争,提倡从竞争走向竞合,提倡从红海走向蓝海再走向绿海、实现协同共生发展。
宋志平
做大企业对标世界一流,这样是专业的;做中等企业对标隐形冠军,这也是专业的;做中小企业就做“专精特新”,这还是专业的。“宽一米、深一千米”,无论大中小企业,都应该秉承这种思维,努力深耕细作,这是长久稳健发展的前提。
宋志平
我们有很多企业重复了当年美国人2007年那个时候所犯过的错误,在盲目的扩张,而不是在自己的主业里边去发展,这是我们应该汲取的沉痛教训。
宋志平
我做企业40年,经历过北新建材、中国建材、国药三家企业,都是致力于做强主业。在北新建材做一张石膏板做了40年,在中国建材只做建材,在国药只做国药,不越雷池一步,企业发展相对比较稳定。
宋志平
«
1
2
...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
201
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