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摘录《自由选择》名人名言是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摘录《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文案金句让文案更有感染力触动心灵
收集《Money Mischief》文案金句是创意的源泉激发灵感
汇总《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名人名言是心灵的鸡汤温暖人心
摘录《Capitalism and Freedom》文案金句让内容更有深度提升品质
收集《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格言名句让我们在挫折中站起来继续前进
米尔顿·弗里德曼
纽约市并非出于被迫,才去建设规模巨大的市立医院和市立大学体系。也没有谁逼着它实行免费教育和自由入学制,不顾预算限制,征收国内最高的赋税,大举借债, 向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补贴,严格控制房租,给城市工人以优厚的养老金、薪水和各种福利待遇。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A society that puts equality before freedom will get neither. A society that puts freedom before equality will get a high degree of both.
一个把平等置于自由之上的社会两者都得不到。一个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两者兼得。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一个把平等置于自由之上的社会两者都得不到。一个把自由置于平等之上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两者兼得。
A society that puts equality before freedom will get neither. A society that puts freedom before equality will get a high degree of both.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公众和经济学家观念的转变,均源自对实际情况的误解。当时只有少数人知道,而我们现在都知道,大萧条并非是私人企业的失败所导致的,而是因为政府并未成功地履行它被赋予的责任。这些责任用《合众国宪法》第一条第8款的话来说,便是“铸造货币,调节其价值,并厘定外币价值”。 不幸的是,在第9章我们将会看到,政府在管理货币方面的失败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桩怪事,而且仍是今日之现实。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更为彻底的限制,其程度之严重是美国前所未有的,从而使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干扰。胡佛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归结起来,它(联邦储备委员)在国家危难之际,根本就指望不上。”对此说法人们必会深表赞同。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今天,这些事实已经没有人会怀疑了。不过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包括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内,当时大多数观察家却并不了解这些事实。但他们很可能会对这些事实给出不同的解释。货币崩溃是经济崩溃的原因还是结果?是联邦储备体系本来能够防止货币锐减,还是像当时许多观察家得出的结论那样,联邦储备体系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货币锐减仍然不可避免?萧条是始于美国然后扩展到国外,还是源自国外,传入美国后把国内原本可能是相当温和的衰退加重了?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薪水和各种福利待遇”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上述情况表明,社会保险计划把收入从青年人那里转移给了老年人……社会保险和早先供养父母的习惯的区别在于,社会保险是强制性的非个人的事情, 而供养父母则是自己愿意的个人私事。道义的责任是个人而不是社会的事情。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社会保险并不是一种交多少钱就能拿到多少津贴的保险计划。甚至它的最坚决的支持者也承认,“个人所捐的钱(即工资税)与他所得到的津贴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社会保障既是一头圣兽,任何政治家都不敢对其有半点微词;同时又是各种抱怨批评的对象,可谓是众矢之的。领取津贴的人抱怨说,靠补助金维持不了应有的生活水平;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人则抱怨负担太重;雇主们抱怨说,多雇一名工人就要多发一份工资,但这份工资并不等于工人的净收入,各种赋税就像一枚楔子一样插在二者之间,由此引发了失业;纳税人抱怨说,社会保障系统的资金不够充裕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只有在一个方面,联邦储备体系始终如一。这便是,它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外部影响,而把所有合意的结果都归功于自己。由此它继续维持着那个谬传,说私人经济是不稳定的;而它的所作所为却不断证明这一事实,即政府才是导致今天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至于津贴的安排,它既不由领取者所付的钱数来决定,也不由他的收入情况来决定,既不能公平地偿还原先所付的钱,也不能有效地帮助贫困者。在所付的税款和所得到的津贴之间虽然也有某种联系,然而它最多不过是一块遮羞布,以使人们能大言不惭地把这种结合叫做“保险”。一个人能够得到多少津贴完全取决于各种偶然因素。……一位年过65岁的人,如果决定去干活,而且每年挣得中等以上的收入,那他不仅得不到津贴,更倒霉的是,还要额外纳税— —想来是为了补偿那没有支付的津贴。这种事例举不胜举。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最明白的例子是,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在哪里,也就是说可以自由选择受什么样的地方政府的统治。你决定住在这个地方而不住另一个地方,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不同。如果它从事的活动你反对或不愿为之出钱,它们不是你赞成和愿意为之出钱的活动,那你可以迁到别处去。只要有选择,就有竞争,尽管竞争往往是有限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
最清楚不过的例子便是地方政府,因为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何处居住。当你选择在某地居住时,可能会考虑当地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如果当地政府所从事的某些活动你不赞同或者不愿为之纳税,而且这些活动的数量比你赞成并愿意为之纳税的活动还要多,那么你就可以“用脚投票”——搬到其他地方去住。只要要其他“备选的”政府,那么它们之间便会有竞争,尽管这种竞争有限,可毕竟是实实在在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
/
《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