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父母
如果父母给到孩子的爱不够,孩子就会去别人那里寻求一种归属感,甚至会产生只认识一天不到的人都比自己的父母好的感觉。这种寻找的归属感,特别体现在同伴关系中、对异性的爱的渴望。
段鑫星
聪明的父母通常不是下命令,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到了洗澡的时间了,你想要盆浴还是淋浴?”
戴维·迈尔斯
贾斯汀夫人绝不会真心实意地叫一个寡妇女儿来拖累自己。她曾经对凯蒂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而今既然已对她大失所望,这个女儿就只是个累赘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奇怪!孩子年幼时是父母掌心里的宝贝,任何小病小恙都会让他们忧心如焚。这时孩子们对父母也是崇敬热爱,依赖有加。几年之后,孩子们长大了,跟他们毫无血脉关系的人取代了父母,成了带给他们幸福的人。冷漠代替了过去盲目而本能的爱,连彼此见面也成了烦躁与恼怒的来源。一度曾经十天半月不见便会朝思暮想,如今即便是成年累月不见他们也乐得享受清闲。她的母亲不必忧心地算计,凯蒂会尽快找个住处安顿下来。不过怎么也得耽搁点时间,现在什么事还都没个头绪。有可能她生产的时候就会难产死掉了,那倒是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
毛姆
不要夺走其他人的个人责任,不要想成为所有人的依靠。如果你要帮助病人成长,就要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父母。
欧文·亚隆
心理治疗可以为悲伤的父母提供很多帮助。夫妻治疗可以理清关系紧张的原因,协助他们了解与尊重彼此的悲伤模式;个别治疗则有助于改变异常的哀悼。我通常会很小心避免以偏概全,但在这个例子里能看到男女确有不同的固定模式。很多女性和潘妮一样必须经过重复表达失落的阶段,才能回头经营与生者的关系、生命的计划以及重新启动让自己活的有意义的所有事情;男性通常必须被教导如何去体验和分享(而非压抑和逃避)悲伤。
欧文·亚隆
每个孩子都了解,父母亲对于相互竞争的孩子的爱是均等的;因此,若摧毁其手足,必会引起父母亲的暴怒而将自己也摧毁掉。
欧文·亚隆
在“成为我自己”的路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驯服内心的理想化,去接纳自己的原生家庭。没有理想的父母,那就做自己的理想父母;没有人生导师,那就做自己的导师,认可自己,引领自己,塑造自己,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无助变为自助。
欧文·亚隆
很多人一开始都曾把父母看作是人生导师,渴望有一个“理想化的父母”,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待人接物游刃有余,最好还能家财万贯。
欧文·亚隆
父母在帮助孩子时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结合他们在发展进程中特定阶段的心智禀赋来考虑。这意味着,直接讨论“童年焦虑”或“童年的管教问题”没有任何意义。2岁孩子的焦虑与5岁孩子的焦虑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小男孩,他在2岁到5岁这三年间,一直认为自己的床底下藏着同一条鳄鱼,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2岁时想象的鳄鱼与他5岁时想象的鳄鱼是不一样的。鳄鱼也会随着小男孩的成长而长大,并且在床底下藏了三年之后,情况要比它刚刚出现时复杂得多。因此,在孩子2岁时,你处理这条鳄鱼的办法与孩子5岁时处理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塞尔玛·弗雷伯格
父母们早已忘了曾经的“魔法岁月”,在面对养育问题时,习惯以成人的理解来分析孩子的行为动机,但其实,孩子的想法与我们相差甚远。只有当父母了解了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发展规律,才能找到相匹配的合理教养方式,去化解育儿难题,并最终达到帮助孩子发展健康人格的目的。
塞尔玛·弗雷伯格
在这段“魔法岁月”里,父母要做的就是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孩子思想和行为的轨迹,为孩子通往现实世界铺路。
塞尔玛·弗雷伯格
如果我们问任何一个打孩子屁股的父母:“这管用吗?”我们很可能得到这样的回答:“噢,其实不管用。但总是能管用那么一会儿。”因为,撇开对打孩子这件事的所有感受不谈,即使支持打孩子的人也说不出这种惩罚能教孩子什么东西。这么说吧,最坏的情况是,打孩子是唯一一种会让父母上瘾的惩罚。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孩子从中学不到什么,于是这种犯错和被惩罚的循环,便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
塞尔玛·弗雷伯格
“魔法岁月”是什么?“魔法岁月”是指0-6岁孩子的精神世界。大人的精神世界,理性思维当道,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充满了魔法,因为孩子所有的需求都会被父母满足,他们感觉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一个可以控制他人的魔法师。
塞尔玛·弗雷伯格
任何一个人,包括父母,都不能决定一个孩子的到来。任何孩子的父母都只是一个通道,众多无法事先确定的力量合成一个决定,把一个无法事先确定的孩子通过这个通道送到人间。孩子的到来其实是为了给这些无法确定的力量再添一个更不可控的因素,仿佛一粒沙投入一座城堡。
冯唐
与传统学校教育相比,家庭学习中心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未来的父母不再对学校顶礼膜拜,不再相信学校的绝对权威,而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
朱永新
未来的家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型的学习中心,一些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父母,可能会为自己的孩子或者志同道合者的孩子举办学习中心,由自己或者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从事教育教学。
朱永新
我们一直在尝试建立一所学校,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真正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有稳定的人际关系,邻里和睦,身体健康。我相信,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不仅有利于“开办”一所学校,同样适用于为人父母。
黛安娜·塔文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两个论断与本章的主题有关。第一个论断:“我们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无法用我们当初创造它们时所用的思维水平来解决。”而爱因斯坦的第二个论断,据说是他对精神错乱的定义:“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产生不同的结果。”几十年来,我们忽视了教育孩子们为将来为人父母所做的准备,而这种日益恶化的对“父母”的教育,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在高中设置像这样教授学生如何做称职的父母的课程,也会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家庭选择。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里斯利和哈特的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家庭收入水平、种族和父母教育水平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1
2
...
18
19
20
21
22
23
24
...
69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