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发现
美是一条死胡同。它就像一座山峰,一旦攀登到了峰顶,就会发现往前无处可去。因此我们最终发现埃尔·格列柯的作品比提香的作品更富有吸引力,而莎士比亚的并不完美的成就也比拉辛的尽善尽美的作品更为动人。关于美的文章实在太多了,因此我也添上这么一点议论。美是满足人的审美本能的事物,可是哪些人才要得到这种满足呢?只有那些把饱食当做珍膳的傻瓜。我们应当面对现实:美有点令人生厌。
毛姆
对相对主义的警觉?因为我发现人类中存在很多概念具有相似性,但这些相似性的概念中间一定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罗翔
人为什么会追求美?因为还有美更上面的东西。对好的东西,人都想自我保留,但当你发现了最美的东西,你绝对不会自我保留,你会觉得这太美了,你一定会想分享出去。你就会发现,这个美一定不是你培育的,只是你洞悉了美的惊鸿一刻。那在美之上,一定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存在,就是永恒的公平和正义。
罗翔
自由一定要受到规范的限制,因为如果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很多人都说,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但是这种自由是一种积极追去是一种放纵的自由,各位同学就会发现,大江大海河水,如果自由奔放,可不可怕?非常的可怕,会泛滥成灾的,所以为什么有河道为什么有堤坝,就是希望把这些水引到它应该去的地方,而我们的道德规则就是对人的自由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这个意义上上来讲,道德规则,法律不是限制的自由,而是让人更好的去行使自由,就像同学们开车一样,你说你想随心所欲的开你的驾驶更自由,还是遵循交通规则,驾驶更自由当然是遵循交通规则更自由,所以这是我一直的观点,认为年龄(性同意年龄)应该提高多少岁了,18岁!
罗翔
当然有马上会有同学说老师你是不是矛盾的呀?我记得前段时间你说啊性同意能力是有上调的必要,这么刑事责任年龄有下调的必要,这不是互相矛盾吗?这并不矛盾,一个是攻击能力,一个是保护能力这一样吗?而且你会发现他被迫的哲学根据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乐观主义的态度,那你就认为孩子天性是纯良的,所以对孩子一定是改造,优于惩罚,那么对于这些孩子没有必要施加什么他还是个孩子,所以你就会认为当前的刑事责任年龄的设置是合理的,而且如果你持乐观主义态度,你也会对人类的理性充满过高的期待,你会认为14岁到18岁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她应该拥有了完全的理性能力来安排自己性方面的自由,因为乐观主义一定会接受过大的自由力,但是各位一定要注意自由不受限制的话一定会导致强者对弱者的剥削而且各位想一想作为未成年的你真的有理性能力去决定性方面的自由吗?所以可能还是现实主义的做法更加合理,基于现实主义我们认为孩子内心也有幽暗的成分所以对他进行惩罚是有必要的,因此下调责任年龄是合理的。
罗翔
观察一下身边真正的有钱人,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知道这个人不行,但是他不提醒、不指点、不好为人师。相比于直接指出错误,他们懂得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人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人的成长需要自己去探索,经历失败,才能真正成长。
罗翔
只要你不去关注任何人的动态,揣测任何人的想法,不去设想那些没有发生的事,让自己生活的简单一点,节奏变得慢一点,你就会发现你会过得舒服自在。小时候,因为简单而快乐,长大后,因为复杂而烦恼。有时候,我们过于敏感,对别人的言行过于在意,以至于忽略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待的久了,就会把本真的自己隐藏。为了适应他人,强行改变自己,为了满足别人,甚至牺牲自己,所以成年人才会活得如此之累。
罗翔
很少有哪个词语像“爱”一样被庸俗对待,但却可以承载真正的严肃与崇高。我们爱,因为我们匮乏;我们爱,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每日的锱铢必较。在爱中,我们放弃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罗翔
如果书籍只是我们逃避世界的工具,那么,当你在书房的时候,似乎就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是当你走出书房,会发现自己还是那个无能为力的懦弱之辈,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吗?如果读书只是逃避,那又与吸毒和放纵有何区别呢?不都是为了逃避庸碌、空虚的生活吗?
罗翔
在《秋菊打官司》的纠纷中,当司法机关没有发现身体伤害时,正式法律就将这一纠纷推开;而一旦证实有较为严重的身体伤害时,伴随的是法律上的行政拘留——行政拘留被认为是对此案的恰当、合理的解决办法,而没有给予秋菊所要求的说法。甚至这个正式的法律制度无法理解、也没有试图理解什么是秋菊要的“说法”。 必须注意,我说的是这个正式的法律制度,而不是这个制度中的运作者;我认为,其实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全部的话,都知道秋菊的“说法”大致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这个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上没有这个“说法”的制度空间,因而就无法理解“说法”这一不合所谓的现代法制模式的请求。 换言之,只有符合这一法制模式的请求才构成诉讼请求,才能进入司法程序。在这里,制度的逻辑限制了一种人人知道的知识以及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不是将法制理想化、甚至乌托邦化的话,应当说,在这里,实际就是法治规则在统治,而不是人们以他的私人知识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裁决,即使这样的裁决是合乎情理的。
苏力
一种习惯和观念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总是具有某些未被发现的存在的合理性,即使一些今天看来非常荒谬的、迷信的做法,在当时当地的社会中也许都有一些特殊的社会功能。
苏力
如果一切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仅仅因为它们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外国的某种理论或实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外国照搬,有什么理由要从中国文化之中寻求那些所谓的“萌芽”呢?这种做法的背后仍然是缺乏自信;如果条件恰当(例如熟悉外国文献、精通外语),无须改变立场就可以从中导出“彻底砸烂中国文化传统”的结论和做法。除了学术上、理论上、认识上没有想透之外,这种做法,往往并非出自并追求对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而是出自一种“我们先前也富过”的阿Q精神,甚至是潜意识地出于对各种自我既得利益的维护。 真正的贡献,只能产生于一种对中国的昔日和现实的真切且真诚的关怀与信任;相信并假定:过去和今天的任何人(包括西方学者)都大致和我们一样具有理性,他们的选择也同样具有语境下的合理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现实,加以学术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对自己的研究发现抱着一种不断反思,既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随时准备在新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面前放弃自己的结论,接受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和观点。
苏力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法律,我们可以发现,法律的主要功能也许并不在于变革,而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利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法律从来都是社会中一种比较保守的力量,而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
苏力
我不是鼓励你去走一条很长的路,一条布满荆棘,蜿蜒坎坷的路,我是想说,许多看上去很短的路,实际上也许最艰难,它们不过是看上去很容易,但跨越那一步,你需要的不止是运气。所以,索性不如咬紧牙关,把人生当作一场长途旅行,也许最终到达顶点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便是美丽人生,你不需要巴结谁、讨好谁、迎合谁,就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一切。
李健
当你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越低,你在精神上就越自由,你的心灵生活就越丰富。钱、还有你所谓的名利,只能会帮到你,只能会让你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因为一旦你成名后,你的时间会发现越来越少。无数个奖项奖杯或者是存款里有更多的钱,有多少亿,那没有意义,因为我见过那些最富有的人,他们的生活,我觉得是殚精竭虑的,或者是处心积虑的,总是很焦虑,永远觉得钱不够,永远觉得需要做的事、需要的钱更多。
李健
跟周围比,你会发现有些很差的人,比你红,比你有钱,你会觉得这不公平,但你要觉得自己今年比去年好,比如说哪怕身体比去年好,或者多写一首歌,你都是有收获的。这不是一个精神自我安慰,它真正是一个好的人生哲学。因为任何领域里不太可能永远是公平竞争。人生是需要运气的,但是你自我不强大,你的希望会越来越小,运气我们无法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我变得强大。
李健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The real voyage of discovery consists not in seeking new landscapes, but in having new eyes.
马塞尔·普鲁斯特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学生,他的遭遇真的让我感动:高考没考好,有人跟他说,你只要交钱就可以先上车、后补票。后来他进入一个学校读书,有学生证、有饭卡、有班级,也有宿舍,每次考试也都一模一样,4年之后也有毕业证。但最后发现毕业证是假的。他考研也考上了,法考也通过了,但是最后因为毕业证是假的,考研作废、法考也作废,如果你是这个学生,你会怎么办?你会崩溃、你会发狂、你会自暴自弃。但这个学生怎么着?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通过自考,又重新参加法考,又参加考研。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仔细想一想,我们这一生中其实自己能够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身、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智商、我们更决定不了我们这一生的贵人相助。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剧本。我有的时候非常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剧本给演好。如果在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这些挫折,那对不起,这就是你的剧本。你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弃演,一种选择就是把既定的剧本给选好,把它演好。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演好自己的剧本。
罗翔
我们必须承认法律是有缺陷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只能通过既定的程序去追求有限的正义。离开程序,依靠狂热和激情所追求的正义也许是一种更大的不正义。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那多爽啊。但后来你慢慢地会发现,如果正义靠这种途径去实现,一定会导致更大的不正义。往往就是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人间地狱。
罗翔
有人说孤独是21世纪的麻风病,很多人为了治疗孤独,渴望友谊,渴望进入某种神秘的圈子,但是有些友谊,有些圈子,不进也罢,进去反而会让你更加的痛苦。很多同学都有进入某种圈子的欲望,你会发现宿舍中有圈子,学校里也有圈子,工作单位中更是圈子多,一旦进入发现圈里还有圈,就像洋葱一样。很多人这一生最害怕什么事呢,就是呆在圈子以外。所以即便剥洋葱会剥到我们不断地流眼泪,我们还是想混进某种神秘的圈子。一旦进去,我们就可以对圈外的人趾高气昂,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可一世。
罗翔
«
1
2
...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
209
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