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小孩
雨停了,太阳露出脸。我坐在海边的岩石上,海面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我坐的岩石可以靠背,坐起来相当舒适。尽管只是我的想象,但我几乎可以确定,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定也有人像我一样坐在这里,欣赏前方与夕阳相映的大海。 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式各样的场景......一名妇女抱着哭闹的小孩,一边哄孩子一边走来走去;捕鱼回来的男人们将独木舟拉上沙岸;年轻男女相互嬉闹,朝岸边岩石跑去....... 人类居住在这座岛上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创造于神话时代的最后一根图腾柱,或许再过五十年就会消失在森林里。刻印在图腾柱上的无数民间故事如梦一般,分不清哪些是人类的故事、哪些是动物的故事。无论如何,都代表了印第安人祖先在大自然和平相处的过程中,依循着本能创造出的、得以延续族群生命的智慧。同时这也是现代人类已经消失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就这样延续绵延在这看不见终点的迷雾之中,若是人类未来还想在这个地球上存活下来,或许将再次面临必须赌上性命,创造属于我们的神话的那一刻。
星野道夫
愚蠢的男人,你们无端指责女人。却不知她们被指摘的缺点,恰恰是由你们造成的。既然以无限的渴望向她倍献殷勤,那为何诱她作恶,又希望她安分守己?她们抗拒,你们反对,她们殷勤,你们又道貌岸然地说她放荡轻佻。你们怪异的想法好像一个小孩,大胆呼唤妖怪之后,又仓皇逃跑。那些让镜子蒙了尘却抱怨它黯淡无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又在想什么呢?无论赢得芳心,还是遭到鄙弃,你们的性情始终如一。她们待你们不好,你们就满腹牢骚,她们热情大方,你们就讥讽嘲笑。你们鄙视每一个女人,因为她如果把你们拒之门外,你们就说她不知好歹,如果大门敞开,就是淫乱放荡。她渴求你们的爱,可假若无情会使你们气愤,多情又使你们反感,她究竟该怎么做?既然你们享受焦虑与苦恼,那么一个丝毫不爱你们的女人最适合,你们若想抱怨,尽管抱怨去吧!
达契娅·马莱伊尼
我相信小孩子和成人一样聪慧,我相信他们有着同样的感受、情绪和体会爱憎的能力。只是他们还没学会如何表达。经历是成人和小孩的唯一区别。当心那些利用自己成人的经历,在单纯的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的人。他们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达契娅·马莱伊尼
我不喜欢那些把小孩子当成傻瓜的人。他们跟孩子说话时总是装腔作势,用着一种扭曲失真的语言。我相信小孩子和成人一样聪慧,我相信他们有着同样的感受、情绪和体会爱憎的能力。只是他们还没学会如何表达。经历是成人和小孩的唯一区别。当心那些利用自己的成人经历,在单纯的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的人。他们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达契娅·马莱伊尼
我不喜欢那些把小孩子当成傻瓜的人。他们跟孩子说话时总是装腔作势,用着一种扭曲失真的语言。我相信小孩子和成人一样聪慧,我相信他们有着同样的感受、情绪和体会爱憎的能力。只是他们还没学会如何表达。
达契娅·马莱伊尼
母性不只是一个自然行为。它是存在于世的一种方式。它是随着世纪变迁、生活条件的变化二改变的一种价值。它曾经一度受到赞美和尊重,可更多时候则像母牛一样遭受鄙视和控制,人们照顾母牛也只是为了它能够生下健壮的小牛。玛格丽特·米德清晰地讲述了在有些民族,比如阿拉佩什民族,面对新生儿,男人像女人一样,展现了足够的柔情和关爱。而在其他民族,照顾小孩的任务只单单落在女人身上。这就表明,任务的分配是一个文化行为,而不是自然行为,你听得懂吗?
达契娅·马莱伊尼
玛格丽特·米德清晰地讲述了在有些民族,比如阿拉佩什民族,面对新生儿,男人像女人一样,展现了足够的柔情和关爱。而在其他民族,照顾小孩的任务只单单落在女人身上。这就表明,任务的分配是一个文化行为,而不是自然行为,你听得懂吗?
达契娅·马莱伊尼
我的情绪就是自己自小养起来的虎。理智就是那手枪,时间是它最有效的子弹。坏脾气就像不倒翁,按下去它又竖起来,你按得越使劲儿,它竖起来摆得越厉害。最清醒的理智告诉最聪明的人,对待情绪的最佳方法就是置之不理,自己该干嘛干嘛去。好比对付大哭的孩子,用Xi的方式,想甜言蜜语堵住汤汤浩浩的泪水,下场也只能和Xi一样,九年无功,Zhi于羽山。有经验的大人就学禹,既然他想哭,就让他哭去吧,不一会儿,他便小声抽噎,透过虚掩在脸上的手指缝看你,盼你来理他。这时候,坚持就是胜利,再用不了多久,小孩子又会欢蹦乱跳地跑到外面,爬树摔屁股去了。
冯唐
做小孩子真好,能吃,能睡,又能喝,又能拉,真的很开心,从来不会为争权夺势的事情去烦恼。
成龙
小孩的天性不只是想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还想弄明白他(她)的生活环境的规则。要想弄明白一件事,你就要了解这件事是怎么形成的。当家长和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小孩去做1、2、3,只要听话就好了,就好像是给小孩的脑袋里安装一个已经设计好的软件一样。当小孩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是在尝试解析这个软件,看看它是怎么构成的——想弄清楚底层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决定到底应不应该把这些大人看起来十分坚定的事情当回事儿。
李善友
一个民族并没有真正改变其各种制度的能力,以暴力革命为代价,它可以改变名称,但是本质依然如故。因此,把时间浪费在炮制各种宪法上,就像是小孩子的把戏。
古斯塔夫·勒庞
小孩打架是比发育。
罗永浩
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巴菲特
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事情可没那么单纯。
村上春树
傲慢、支配欲、自负和不道德来解释这种情况。有人还会补充说,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弱小,这让他渴望采取有力的行动,向他自己证明自己的力量。但是,观察那些衰弱的老年人,他们在日渐衰落的生命进程中又沦落到孩子一般的弱小状态。他们不仅安静而平和,而且还希望他们周围的一切也都安静而平和。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化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和烦恼,他们希望看到全世界都宁静而祥和。如果原始的动因没有不同,那么类似的弱小和类似的热情又怎么会在老人和小孩身上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除了老人和小孩的身体状况之外,我们又能到哪里去找这种差异的原因呢?这两种人身上都有生命的活跃要素,只是孩子身上的正在生长,而老人身上的正在消退;一个身上的正在形成,而另一个身上的正在毁灭;一个正朝着生迈进,而另一个正奔着死而去。日趋衰落的活力聚集在老人的心中;然而孩子心中的活力却在泛滥,并向四处蔓延。
卢梭
我想问问,我们是否应该教导六岁的孩子有些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会阿谀奉承或撒谎骗人?有的人或许会告诉他们,有人会愚弄小孩子,并在背后嘲笑他们愚蠢的虚荣心。但是,那块奶酪就把整个事情都毁了。你是在教他们如何得到另一块奶酪,而不是怎样保住自己的奶酪。这是我的第二个悖论,而且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前一个悖论。
卢梭
身体的需求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却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满足这些需求。胃部肌肉与胳膊和腿部肌肉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即便他的身边到处都是食物,这也不会促使他朝着食物迈出一步,也不会伸出一只手去拿食物。此外,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完全长成,他的四肢已经发育得很充分,他不会像小孩子那样永不停息地动来动去,因此他很可能饿死了,也没有跃跃欲试地去寻找食物。然而,只要稍稍想一想我们获得知识的先后顺序和发展,你就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从自己的经验或别人那里学到任何事情,就会处于原始无知和愚昧的自然状态。
卢梭
虚幻和沽名钓誉。当统治依赖舆论的时候,统治本身就具有奴性,因为如果你借助别人的舆论统治他们,你也会依赖他们的舆论。要按照你的意愿领导他们,你自己就必须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为做事。只要他们一改变想法,你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做法。接近你的那些人,只需要设法影响你统治的那些人的想法、统治着你和你最爱的人的想法、你自己家人的想法,或者他们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即使你拥有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那样的天分,所有的大臣、朝臣、祭司、军人、仆人、说话含混不清的人,乃至小孩子,也都能把你放在军队中像指挥一个孩子似的领导你。不管你做什么,你实际的权威绝不能超越你自己的才能。一旦你必须用别人的眼睛去看事情,就必须把他们的意志当成你自己的意志。你可能会不无骄傲地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民皆是我的子民。”就算是这样吧,但你又是什么呢?你是你部长、首相的臣属。你的部长、首相们又是什么呢?他是他们的办事员、秘书和情人的臣属,是他们仆人的仆人。你抓住一切,将一切占为己有,然后你又用双手大把大把地往外抛银子;出台你的战争计划;修筑绞刑架和战车;发布各种法令;成倍地增加你的密探、士兵、刽子手、监狱和锁链。可怜的人,渺小的人啊!所有这一切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你不会得到更加细心的侍奉;你也不会受到别人更少的劫掠或欺骗;你也不会获得更加绝对的权力。你会不断地说“我们想这么做”,那么你就会不断地做别人想做的事。只有遵循自己意愿的人,才不需要借用别人的手臂来实现自己的意愿。由此可见,天底下最大的好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做他能做的和他喜欢做的。这就是我的基本准则。将这个准则应用于儿童,就会得到各种教育原则。
卢梭
古时候乳母在给女宝宝喂完奶之后,就永远都不会离开她们。在大部分古装剧中,乳母往往是大家闺秀最知心的人,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一个孩子如果断断续续地经过好几个人的手,那绝对是培养不好的。每换一次人,孩子就会暗自比较,这样继续下去往往会让他对管教自己的人越来越不尊重,他们在他面前的威信也会随之减少。一旦他认为成年人并不比他们小孩子更有头脑,那么年龄树立起来的权威就会被破坏,他的教育也就毁了。一个孩子应该只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奉为最高尊长,如果没有父母,就将他的乳母和家庭教师当作家长,甚至这样有一个人也是多余的,但这样的分工不可避免。在这方面,我们能做的补救最好就是:管教这个孩子的家庭教师和乳母保持高度的一致,以至于在孩子看来他们就像一个人一样。
卢梭
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
陈鹤琴
«
1
2
...
11
12
13
14
15
16
17
...
22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