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出身
最残酷的老师其实出身寒门,和那些穷孩子家境类似。好像在她们看来,只要不断折磨那些不幸的孩子,她们就能忘记自己卑微的出身。
贝蒂·史密斯
我过去的四年就像从硬壳中掏出身体、在刀刃上前进的蜗牛一样。想活下来的身体,被刺穿切割的身体,反复被拥抱、甩开的身体,下跪的身体,哀求的身体,不停地流出不知是血、脓水还是眼泪的身体。
韩江
现在社会上时髦的都通行骂官僚,而学生骂得尤利害,然而官僚并不是天生的特别种族,就是平民变就的,现在学生出身的官僚就不少,和老官僚有什么两样呢?‘易地则皆然’,思想言论举动丰采都没有什么大区别……便是学生团体新办的许多事业,不是也已经难免出弊病,大半烟消火灭了么?差不多的。但中国将来之可虑就在此……
鲁迅
最叫人痛苦的是,你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但又想挣脱这样的家庭;挣脱不了,又想挣脱……
路遥
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本质上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竭力想挣脱和超越他出身的阶层。
路遥
便是空着手,也一定将肘弯撑开,像一只螃蟹,低一班的在后面总不能走出他之前。这一种螃蟹式的名公巨卿,现在都阔别得很久了,前四五年,竟在教育部的破脚躺椅上,发见了这姿势,然而这位老爷却并非雷电学堂出身的,可见螃蟹态度,在中国也颇普遍。
鲁迅
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
只要有银钱在手里经过,即使并非檀越的布施,人是也总爱逞逞威风的,要不然,他们也许要觉到自己的无聊,渺小。明明有物品去抵押,当铺却用这样的势利脸和高柜台;明明用银元去换铜元,钱摊却帖着“收买现洋”的纸条,隐然以“买主”自命。钱票当然应该可以到负责的地方去换现钱,而有时却规定了极短的时间,还要领签,排班,等候,受气;军警督压着,手里还有国粹的皮鞭。不听话么?不但不得钱,而且要打了!我曾经说过,中华民国的官,都是平民出身,并非特别种族。虽然高尚的文人学士或新闻记者们将他们看作异类,以为比自己格外奇怪,可鄙可嗤;然而从我这几年的经验看来,却委实不很特别,一切脾气,却与普通的同胞差不多,所以一到经手银钱的时候,也还是照例有一点借此威风一下的嗜好。
鲁迅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过那样的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不在于身高、年纪、出身或是其他,而是别人一直努力而使自己产生的某种羞愧感。
刘同
我出身平民,跟劳动人民一样,曾经用我的双手劳动过,受过苦。现代人的名字,就是劳动者。我在不止一种意义上配得上这个名字。在从事著述以前,我曾亲手排过书版,在凝思属文以前,我曾自己拣过铅字,我深深懂得工场车间的抑郁、烦恼的漫长时间。劳动者,我比别人更有资格说,我了解他们,我要为树立平民的人格尊严而反对所有这一切。
儒勒·米什莱
愚人纵然出身显贵,仍然会被他的个性所累,而有才智的人因为充满生动的思想,能使荒地充满人群。
叔本华
一个人自身拥有的优势,比如伟大的思想或强大的内心,与人的地位、出身相 比,如果真国王和戏剧里的假国王一样。
叔本华
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靠我自己。
贝多芬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路遥
面对自我、找到自我原本就是我的事,而我像所有那些出身良好的孩子们一样,在这一点上做得一塌糊涂。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困境。对于一般人,这正是他们的自我需求和外界环境的冲突达到巅峰的时刻,此时他们只能苦苦向前迈进。这一死而复生的经历便是我们的命运,很多人平生只有在此时才能有这样的经历——在童年的枯萎和死亡中,我们爱恋的一切都将离去,身边只剩世道的孤独和淡漠。很多人在这一关口便举足不前,终其一生痛苦地缅怀无可挽回的往日,缅怀遗失的天堂梦——而这正是所有梦幻中最可怕最要命的幻想。
赫尔曼·黑塞
你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选择人生的方向。
博恩·崔西
《哈利·波特》的作者J. K. 罗琳(J. K. Rowling)曾说过,一个人不能老大不小之后还为自己的出身而责怪父母。没有哪个孩子是一张白纸似的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继承了父母过去的人生,得到了他们的爱,背负了他们的思想包袱,承担了他们曾失去的。这种继承本质上无所谓好坏,人生如此,人人如此。作为我们幼年时的精神导师,父母往往尽其所能,指路灯般引导着我们。但我们就像海绵一样,吸引了太多他们无意识散播的思想包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包袱逐渐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劳拉·简·威廉姆斯
而实际上,很多人的天赋、出身、背景、环境,并不足够让他具备“活出自己”的客观条件。
杨奇函
“圣母心”评定是非对错的标准不是制度、法律、规则和基本共识,而是双方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学历背景、家庭出身等。
杨奇函
一如我长年信仰的日本茶道与民艺美学的追求:无名、无心、无意识,贵“杂器”轻“名器”……也像人与人间的相遇相处:门第出身、背景名姓都不重要,唯有真心直性清白清明裸裎相见,方是得能相契而后相守之道。
叶怡兰
«
1
2
3
4
5
6
7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