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自己
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会有很宽的“护城河”。“理性”地面对市场每天的波动,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自己的投资理由及其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段永平
要知道做企业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段永平
长期而言(10年、20年或以上),坚持只投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的公司大概率上是会有比较好的回报的,而且这种投资方法让人很愉快,不需要整天瞎操心。简言之,投资人每次做投资决定时,如果想的是10年、20年的事情,最后的结果很难不好,不然就难说了。要找到自己能想清楚10年、20年的公司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生有那么10个、8个机会就非常非常好了。
段永平
我看公司主要看两个东西:生意模式和企业文化。这两样东西中任意一样我不喜欢,我就不会再继续看下去,所以没有懂不懂的问题,我不需要懂我没兴趣的公司。如果生意模式我喜欢(当然至少要懂了),企业文化也很好,那就老老实实等好点的价钱。持有一个自己懂且喜欢的公司,最大的特征就是可以完全漠视市场的变化,可以拿着睡好觉。
段永平
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坚持自己的“StopDoing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段永平
我并不懂通常意义上的“估值”,就是所谓股价应该是多少的那种估值。我一般只是想象,如果某个公司是个非上市企业,我用目前的市值去拥有这家公司和我其他的机会比较,哪个在未来10年或20年得到的可能回报更高(这里的回报其实是指公司的盈利,而不是股价的涨幅)。所以,我能看懂的公司非常少,亏钱的机会也非常少,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错的。我并不在乎别人这一时期赚了多少钱,我只考虑自己的机会成本。
段永平
“敢为天下后”对较小的企业尤其重要。我们实力本来就不强,很难跟世界级的大公司相比。因此,我先看国外大企业做什么产品,而且要看它什么产品好卖,然后我再做什么,这样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先与后是相对的,暂时的。进入市场有先后之分,这只是竞争的开始,后来者确有不利之处,但超越前人本身就是巨大的动力和目标,而且在更后面看清对手和市场,更容易看到,自己的差距,也更容易少走弯路,只要能找到突破口,就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切入,快速跟进,后来居上。
段永平
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
段永平
我们每个事业部都是高度独立和专业化的,都非常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我们不会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
段永平
我买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鉴别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行为跟华尔街对它的影响有多大的关联度?如果关联度越大,我买它的机会就越低。华尔街没什么错,华尔街永远是对的,它永远代表不同人的想法。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如果自己没了主见,你要听华尔街的,你就乱了。
段永平
好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没有理想主义做不大,不理解现实走不远。投资其实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我们永远都无法找到一个既完美又便宜的公司(股票),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目标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positive和negative),但这不应该妨碍我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段永平
财务上好像没有“有效净资产”这个名词。有效净资产可能是我编出来的,以前没见过。我编这个名词的目的,就是不想让自己被“净资产”的表面数字所迷惑。“有效净资产”指的就是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有效净资产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定义为净资产减无效资产的那个东西。
段永平
所有的股票都只有一个真正的买家会最终影响到股价,其他人对股价的影响都是浮云。这个真正的买家就是公司自己,买股票的钱来自于盈利。其实会买公司股票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自己,别人都是过客。
段永平
办企业也一样,死掉的企业哪一家是被别人打死的?还不都是自己犯错死的。世界上长青树企业,哪一家不是中规中矩地按照企业规则在操作?大浪淘沙,在中国、最终在世界上能够站住脚,能够真正做大做强的一定是严格按企业规则办事的企业家。这就像只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职业九段的围棋来一样。
段永平
股票是由每个买家自己“定价”的,到你“自己”觉得便宜的时候才可以买,实际上和市场(别人)无关。啥时你能看懂这句话,你的股票生涯基本上就很有机会持续赚钱了。
段永平
学巴菲特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他不做什么。绝大多数人学的是相反的东西,就是巴菲特在做什么,那是没办法学的,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巴菲特说,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
段永平
巴菲特的《给股东的信》里讲的东西无非就两个:一个是“做对的事情”,就是去找好公司,关注公司长远的未来;另一个是“如何把事情做对”,就是如何找到好公司,如何看到公司的未来。第一个问题就一句话,非常典型的“大道至简”,但非常难,绝大多数人在这点上过不去,所以才会过于关注市场。第二个问题,是每个人的能力圈问题。做投资,每个人都该找自己能搞懂的好企业。老巴懂的我经常不懂,我懂的老巴也可能不懂。
段永平
关于怎么(做价值)投资的书,我觉得最重要的书是巴菲特写的《给股东的信》,其次是巴菲特平时的言论。如果你真看懂了,你就可以开始了。如果谁觉得巴菲特已经过时,谁在投资时就该小心了,不然过时的很快就会是自己。该讲的巴菲特都讲了,别人谁讲的都不重要,能不能理解完全看自己的悟性和造化。
段永平
平常人都难有平常心,包括我自己在内,所以要随时提醒自己。愤怒一下,然后平常心回归本源,该干嘛干嘛,不要因为愤怒做出任何决定。
段永平
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就是性能不够好。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
段永平
«
1
2
...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
1626
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