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恭敬
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统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为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曾国藩
有人说,18世纪哲学的特点是对人类理性的崇拜,是无限信赖理性的威力,凭此就可以随意改造法律、规章制度和风尚。应该确切地解释一下:真正说来,这些哲学家中有一些人并不崇拜人类理性,而是崇拜他们自己的理性。从未有人像他们那样对公共智慧缺乏信心。我可以举出许多人,他们几乎像蔑视仁慈的上帝一样蔑视民众。他们对上帝表现出一种竞争对手的傲慢,对民众则表现出一种暴发户的骄傲。真正恭敬地服从多数人的意志同服从神的意志一样,对他们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几乎所有革命家后来都显示出这一双重性格。这与英国人和美国人对其公民多数人的感情所表现的那种尊重相去万里。
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别人对你恭敬,你就高兴,别人怠慢你,你就生气,这就是被别人的态度所左右。如果认识不到自己身上的这一弱点,那么,一生都要忍受这种煎熬。
弘一法师
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顿生气馁,这辈子是没的指望了,和谁路遇和谁接踵,和谁相亲和谁反目,都是命定,挣扎不出。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他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必须仰视。
毕淑敏
人家叫你走,高高兴兴也是走,怨气冲天也是走,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不如恭敬从命,欣然引退,免得惹人憎厌。
亦舒
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
释迦牟尼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释迦牟尼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乱坠天花,有四花,分别为: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
释迦牟尼
恭敬从命的人到处都是,在此事上,永远生存着的是人的“恭敬从命”,而并非恭敬从命的人。
杰克·伦敦
我是普普通通的学校中的一员,对古往今来指引人类前进的恒星更应谦恭敬畏,我心灵深处与天宇和谐的力量,一再向我呼唤:在盘锦实验中学,在台州书生中学,在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在自己任教的地方,”乐真、乐善、乐美、乐恒”,既是我和学生的来路,也是我们师生的归途;既是起点是动力,又是目标是理想。
魏书生
我不喜欢任何关于征服高山的言论,以为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不可能被征服,它只是在某一个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他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如同一只鸟在树梢啼叫,它敢说自己把大树征服了吗?山的存在,让我们永葆谦逊和恭敬的姿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情必须仰视。
毕淑敏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我这个提议,你觉得如何?因为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我的经验,和一个爱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远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对付,他也不会用手段对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话一定要说得真诚老实。既然这是你一生的关键,就得拿出勇气来面对事实,用最光明正大的态度来应付,无须那些不必要的顾虑,而不说真话!就是在实际做的时候,要注意措辞及步骤。只要你的感情是真实的,别人一定会感觉到,不会误解的。
傅雷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话有时候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你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得。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那吵到最后反而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
李玫瑾
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时候话说到了就可以,不一定非要逼孩子承认错误,写保证书,逼急了孩子反而会对你不恭敬,要让青春期的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
李玫瑾
一个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老师的错误,但是恭恭敬敬地保持沉默,因为正是这些错误对他有所裨益,使他走上大道。
屠格涅夫
只要你心怀恭敬,勇猛的人就会服从于你,只要你宽大公正,有势力的人就会听从于你,只要你温和而又果断,就能制服奸诈小人。
中岛敦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灭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印光法师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欲茂,鸟无翼而欲飞,其可得乎?
印光法师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又云:「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何以令其如此?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而诸大乘经,处处教人恭敬经典,不一而足。良以诸大乘经,乃诸佛之母,菩萨之师,三世如来之法身舍利,九界众生之出苦慈航。虽高证佛果,尚须敬法。类报本追远,不忘大恩。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况博地凡夫,通身业力,如重囚之久羁牢狱,莫由得出。何幸承宿世之善根,得睹佛经,如囚遇赦书,庆幸无极。固将依之以长揖三界,永出生死牢狱。亲证三身,直达涅槃家乡。无边利益,从闻经得。岂可任狂妄之知见,不存敬畏,同俗儒之读诵,辄行亵渎。
印光法师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印光法师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