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收集《省心录》用名人名言点亮生活照亮心灵
林逋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释义:常遇小不顺心是好事,若事事顺心,大麻烦可能随后而来。明白此理可减少抱
林逋
/
《省心录》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释义:他人胜过自己无妨,对方不会有怨恨;自己胜过他人非福,可能招致灾祸。
林逋
/
《省心录》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
释义:行善容易,不求善名难;不侵犯他人容易,被侵犯后不计较难。
林逋
/
《省心录》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
释义:不热衷打听他人的是非,不刻意关注别人的缺点,不传播他人的过错。
林逋
/
《省心录》
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释义:内心纷杂不净,难以领悟真理;意志不坚定,难以成就功业。
林逋
/
《省心录》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释义:如果现在能放下执念、停下行动就去放下吧,老想找合适的时机,可能就永远也放不下。
林逋
/
《省心录》
恕者推己以及人不执己以量人。
释义:宽容的人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林逋
/
《省心录》
自满者败, 自矜者愚, 自贼者害。
释义:自满易导致失败,自夸实则愚蠢,自我伤害会招致灾祸。
林逋
/
《省心录》
责人者不全交, 自恕者不改过。
释义:喜欢指责别人的人,难以维持长久的友谊;常常宽恕自己的人,不容易改正错误。
林逋
/
《省心录》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能经常感到满足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沦落贫穷;能够做到不贪求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卑贱;能将躯体看作身外之物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患病;能够做到不贪恋生命的人,上天不能使其死亡;能够做到随遇而安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困顿;能积极奖掖后进、培养人才的人,上天不能使其孤立;能挺身而出,为天下所有人以及子孙后代造福请命的人,上天不会使其陷入绝境。
林逋
/
《省心录》
己所有者,可以望人,而不敢责人也;己所无者,可以规人,而不敢怒人也。故恕者推己以及人,不执己以量人。
自己所具备的美德,可以希望别人也具有,但是不能强求别人具有;自己所没有的品德,可以规劝他人具有,却不能怪罪别人没有。因此待人宽容的人根据自己的心理来体察别人的感受,决不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衡量别人。
林逋
/
《省心录》
人作事极不可迂滞,不可反复,不可烦碎;代人作事又极要耐得迂滞,耐得反复,耐得烦碎。
人们在做事时绝不能够拖拉,不能够反复多变,不能够斤斤计较;可是替别人做事时,却特别需要耐得住拖延耽搁,耐得住反复多变,耐得住琐碎烦乱。
林逋
/
《省心录》
人于横逆来时,愤怒如火,忽一思及自己原有不是,不觉怒情燥火涣然冰消。乃知自反二字真是省事、养气、讨便宜、求快乐最上法门,切莫认作道学家虚笼头语看过。
人们在遇到别人蛮横无理的时候,往往怒火中烧,可是忽然转眼一想自己也有过错,不知不觉怒气就消失得干干净净。由此看来孟子所强调的自我反省,实在是息事宁人、涵养正气、受益获福、求得身心快乐的最好办法,千万不要当作一般道学家的套话来看待。
林逋
/
《省心录》
读古人书,与贤人交游,最不可苟为同,又不可苟为异。二者之失,总是胸无定力,学问中便有时势趋附,非谄即矫耳。
读古人的著作,与贤能的人交往,最忌讳轻率地表示附和赞同,也不能够轻率地表示异议。之所以会犯这两种过失,都是由于心中缺乏主见,做学问时就掺杂有趋炎附势的成分,不是曲意逢迎便是虚伪矫饰。
林逋
/
《省心录》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旨从不忠不恕生出。
事情过后议论别人,身在局外议论局内人,是做学问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在事后议论别人,往往将聪明人说得极其愚笨;身在局外议论局内的人,往往将困难的事情说得极其容易,这两种毛病都是由待人不忠诚、不宽容而引起的。
林逋
/
《省心录》
面有点污,人人匿笑,而已不知,有告之者,无不忙忙拭去。若曰:点污在我,何与若事?必无此人情。至告以过者,何独不然?
脸上有个污点,别人见了都暗自发笑,而自己还不知道,一旦有人直言相告,马上就用手拭去。如果还说:「我脸上有污点,与你有什么关系?」就不合乎人之常情了。可是当别人指出自身的缺点错误时,人们的态度为何就不是这样呢?
林逋
/
《省心录》
正人之言,明知其为我也,感而未必悦;邪人之言,明知其佞我也,笑而未必怒。于此知从善之难。
正派人的话,明明知道了为了我好,内心感激却未必高兴;奸邪人的话,明明知道是在奉承我,但听着十分顺耳,所以未必生气。由此可知听取忠言是多么艰难。
林逋
/
《省心录》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不要因为别人辜负我就打消行善济人的念头,想想我当初帮助别人时,只不过是在同情心驱使下做出的举动,并未想着要别人报答。至于说遇上了忘恩负义的人,不必与之计较,付之一笑罢了。
林逋
/
《省心录》
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即有大不称心者在其后,知此理可免怨尤。
人生在世,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小事,这是好兆头,可以避免重大的祸事发生。假如每件事都称心如意,那么必然会在以后遇到重大的挫折。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心平气和,不再怨天尤人。
林逋
/
《省心录》
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为识神,譬之水涌为波,不离此水;圣人悟妄而归真,识神转为智慧,譬之波平为水,当体无波。
凡夫俗子迷失真性而追求虚妄,将智慧转化为对事物的看法,就好比水中掀起波浪,而这种看法始终受其智慧所支配,就像浪花离不开水体;圣人达士看破虚妄而回归真如,将各种看法升华为智慧,就好比波浪平息后的一潭清水,应当很好体味这种无波之水的博大精深。
林逋
/
《省心录》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