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罗翔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
罗翔,1977年出生,湖南耒阳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
别把安全感建立在别人身上,那样就等于把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别人给你的,你需要点头哈腰去接,哪天你让人不满意了,他可以随时把你一脚踹开。
罗翔
成年人的世界里,除了快乐是假的,钱难赚是真的,心难交是真的,无助是真的,迷茫是真的,就连没人依靠,也是真的。
罗翔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罗翔
当你厌恶你身边的人,你表达厌恶最好的方式不是和他们争吵,而是自己勤快点儿,加把劲离开他们。那样,他们就永远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和死了差不多。
罗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身边都是木,就是不一样的风景。鹤立鸡群,倍受排挤。你可以选择离开鸡群。
罗翔
你害怕抛头露面,害怕出丑丢人,害怕成为重要人物,害怕承担责任。实际上就是你害怕成功,你害怕成功,怎么可能成功?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解决你自己。
罗翔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罗翔
人生最浪费生命的就是在没有选择时,进入某一个团体一段时间,却非逼着自己浪费时间做些蠢事去合群。
罗翔
先干起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罗翔
兴趣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生存才是。大部分成功的人往往是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了退路,只能奋力向前。
罗翔
一旦你出现明天开始努力的想法,而不是从现在开始,那明天的你大概率还是虚度光阴。
罗翔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上去沉默寡言,生人勿近,甚至不合群。在你看来他们是那样的孤独寂寞,但请收起你的怜悯。他们心中自成一方天地,那是别人所不能触及的净土,瑰丽而又惊世;饱含着生命力与自然的野性。对于他们这方土地已经足够热闹,无需尘世喧哗。而所谓的孤独与冷漠不过是这世界的守门人。
罗翔
这世上,本就没有任何一句话,可以让你醍醐灌顶。真正叫你醍醐灌顶的,只能是一段经历。而那句话,只是火药仓库内划燃的一根火柴。
罗翔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
罗翔
真正让你成长的,永远是那些让你害怕,逃避,疼痛的事情。
罗翔
坐在那里幻想找到一个神奇的、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是毫无意义的,干起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我能够想到的最快的进步途径。
罗翔
对于网络喷子,各位一定要去反思的是一个匿名的环境,一个人所不知的环境,君子在慎独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遏制自己内心的幽暗的?还是我反复所说的人是目的,人不是纯粹的手段,所以建设法制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尊重他人人生的人不会伤害他,一个尊重他人他人身体的人也不会性侵他人,一个尊重他人财产的人不会去盗窃他人,同样一个尊重他人名誉的人也不会随意的泼脏水,人是目的,而不是纯粹的手段。
罗翔
在网络这个案例的背景中,人内心深处的种种幽暗的情绪都会被释放,人们会特别的习惯与好辩,会放纵自己好辩的,也会放纵自己无知的热情,我们都知道,无知者无畏,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说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奇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是好辩者的天性,人们经常会把观点的争论上升为语言的攻击,甚至把语言的攻击变成肉体的争斗,很多人经常会说,为什么网络喷子说话经常不讲逻辑?这个其实抓住问题的本质了,因为很多时候网络喷子是在吵架,吵架,要讲逻辑嘛,讲逻辑,那叫论证,吵架是不用讲逻辑的。所以当您遇到一个网络喷子,他不断地使用一些标语式的词汇,其实没有必要和他辩论的,因为你辩不赢的呀,你也不需要去辩,标语化的思维是最便捷的,因为标语化的思维是不需要需要思考的一个标语化思维的人,他其实已经中毒了他被蛊惑了,他已经缺乏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要和他们去论证,不要和他们去辩论。
罗翔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网络喷子呢?这显然跟互联网的特征是有关的,因为互联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匿名性,而一旦匿名,人性中种种幽暗的成分都有可能爆发,柏拉图在理想国就说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个牧羊人有一天得到了一个奇怪的指环,这个指环戴在放。所以手上它就可以隐身,那一个隐身的牧羊人可以做出他所想象的最坏的事情,他和国王的妻子通奸,最后又把国王给杀了,因为他是一个隐身人,他不用承担责任,人性中一切的幽暗都会被释放。
罗翔
城市中的万物并不一定是生活在严谨的逻辑论证中的,而且完全按照逻辑去生活,有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这就是为什么霍姆斯大法官反复的提醒我们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所以如果不断地经验,适时提醒我们12岁,13岁的孩子可能去实施严重的一些恶性犯罪,那么我们认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的责任的这种逻辑命题,似乎就有修正的必要。
罗翔
«
1
2
...
44
45
46
47
48
49
50
...
94
95
»